[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药液残留的输液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0513.1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1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包璇;宓现强;徐怡;陆兆丹;钟福清;王海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药液 残留 输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防止药液残留的输液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关注医学治疗方面的细节,很多输过液吊过盐水的患者们经常会细心地发现,在输液终末时,输液器腔内常有液体残留现象,尤其是一些对治疗剂量有严格要求的药液和一些贵重液体的残留,不但会影响疗效,还会给病人带来经济损失。虽然近年来已有相关技术的申请专利,但是普遍存在造价高、操作复杂等缺点,同时也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如本文所示简单易行的防止药液残留的输液系统问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输液器腔内常有液体残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防止药液残留的输液系统,克服现有的输液器,没有采取适当措施,在输液终末时,输液器腔内常有液体残留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药液残留的输液系统,包括输液瓶、输液瓶瓶塞和输液器,输液瓶瓶塞厚度小于输液器针头部分,输液瓶瓶塞与输液瓶液体接触的塞子平面有至少一个凹坑,与空气接触的瓶塞平面有与凹坑相对应的圆环形突起,输液器针头部分从圆环形突起插入,各个凹坑的最底点有流道相通。
所述输液瓶瓶塞厚度小于输液器针头部分,针头部分中针孔的长度要大于凹坑的深度,针孔一部分没于瓶塞内,一部分露于输液瓶药液内。
所述输液瓶瓶塞接触药液的平面靠近外沿处有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防止药液残留的输液系统,既克服了液体残留的问题,又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医患使用更安全、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液瓶瓶塞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液瓶瓶塞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止药液残留的输液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输液瓶瓶塞结构示意图,瓶塞接触药液的平面具有三个圆形凹坑1;三个凹坑1之间由呈三角形的流道3相连,坑道中心线过凹坑1圆心:输液器针头可以随机插入三个标示的凹坑中任意一个且不会造成其余两个凹坑中残留液体;瓶塞接触空气的平面有圆环形突起,为插针标示2,位置与凹坑上下对应,便于使用中插入针头;瓶塞接触药液的平面靠近外沿处有环形槽4:在瓶塞的安装和固定方面起作用。
防止药液残留的输液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输液瓶、输液瓶瓶塞11和输液器10,输液瓶瓶塞11具有一定的厚度,与液体接触的塞子平面有凹坑1,与空气接触的塞子平面有与凹坑相对应的圆环形2突起,为插针标示;输液器10构件为常用的输液器构件,包括针头6、针孔5、空气过滤装置7、8,输液9。输液器针孔5:在配合的那一部分,针头部分6的长度大于瓶塞11的厚度,而针孔的长度要大于凹坑1的深度,同时要满足有一部分针孔5没于瓶塞内,一部分露于药液内,形成错位,如图3所示,其他部分7,8,9同普通输液器。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输液系统时,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输液器针头6按照瓶塞11上的插针标示2随机插入输液瓶塞11即可,无需在输液的过程中再拔动针头6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05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透镜2D/3D数字照相机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可打开的顶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