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炉更换出钢口平台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00085.2 | 申请日: | 2011-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3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平;杜守虎;李俊;纪瑞东;赵圣功;王尖锐;勾新勇;颜景春;魏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高军宝 |
| 地址: | 27111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换出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炉炼钢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转炉更换出钢口平台。
背景技术
转炉更换出钢口过程中,需要将炉体往下摇炉到一定角度,在炉体和挡火门道轨之间搭一简易更换平台,在平台上完成出钢口放置、抹泥、焊法兰等相关操作。待拆炉车钻完出钢口孔径后,在炉体与挡火门道轨之间搭建一个面积约3m2的简易小平台,小平台与炉体之间达不到紧密接触,烟道掉落积渣容易伤人;依靠人工将新出钢口抬进去,由于出钢口比较重(170kg以上),抬出钢口时一般在5个人以上,且作业区域比较狭窄,作业过程出钢口难免受到磕碰,造成出钢口损坏,影响出钢口的更换质量;出钢口钻孔附近冒火较大,抬出钢口靠近时很容易被烧伤,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更换出钢口平台,其可克服以上缺点,具有本平台具有安全性高、出钢口更换质量好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炉更换出钢口平台,其包括置于顶部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外有与炉体托圈部位紧密接触的外沿;所述转炉出钢口平台置于转炉炉体与挡火门轨道之间。
上述的平台,所述防护板的下方设有承载出钢口的托盘;所述的托盘固定在防护板上;所述的托盘可左右移动;所述的托盘可上下移动。
上述的平台,还包括有底板,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在底板上。
上述的平台,所述防护板上设有轨道及与之配合的滑动装置,托盘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装置上;还包括有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上端固定,下端连接托盘。其中手拉葫芦与滑动装置同时使用最佳,固定方式为手拉葫芦上端固定在滑动装置上,下端连接托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表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顶部防护板设计外延,外延部位可与炉体托圈部位紧密接触,防止烟道积渣掉落伤人。
所述的平台还包括有用于承载出钢口的托盘和更换出钢口的作业平台——底板,使用时将准备好的出钢口放置在托盘上,不用再通过多个人工进行手抬作业,节约了人力资源并使得作业流畅、安全。
通过导轨滑动装置和手拉葫芦调整托盘的位置,从而相应调整出钢口位置,一人作业将出钢口推入即可,提高了出钢口更换质量,不容易烧伤,实现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转炉更换出钢口平台示意图。
图中:1、顶部防护板;2、立柱;3、底板;4、托盘;5、手拉葫芦;6、滑轮装置;7、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转炉更换出钢口平台,包括顶部防护板1和底板3,底板3通过四个立柱2连接顶部防护板1,其中底板2作为更换出钢口的作业平台。
顶部防护板1内侧中间部位焊有导轨7,导轨7两端部封堵,且其内安装滑轮装置6,所述的出钢口平台还包括有手拉葫芦5,手拉葫芦5上端连接滑轮装置6,下端连接托盘4。
通过导轨7和手拉葫芦5可实现托盘4沿导轨7所在方向的左右移动和沿手拉葫芦5方向的上下移动。
钻完出钢口孔径后,将出钢口更换平台置于转炉炉体与挡火门道轨之间,顶部防护板1与炉体托圈紧密接触,底板3置于挡火门道轨上,并与顶部防护板1使用立柱2连接,将准备好的出钢口放置在托盘4上,通过手拉葫芦5调节出钢口的高度,并利用滑轮装置6在导轨7内移动,将出钢口放入钻孔内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00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收放尾绳手动绞磨
- 下一篇:可增加热熔固定结构强度的治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