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电池极片上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99453.6 | 申请日: | 2011-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0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刘宏兵;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C19/04 | 分类号: | B05C19/04;B05C19/06;H01M4/04 |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李西宝 |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极片上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极片生产装置,尤其是涉及将粉状活性物质及添加剂填充入多孔金属极片生产的上粉装置,属电池制造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发泡式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极板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生产方式,其中湿法具有工艺成熟、生产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其制造成本高、难以高容量化;而干式极板制作简单,成本较底。目前的干式极板涂浆挤浆工艺始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逐步改良了连续泡沫镍拉浆工艺,此工艺在正极制片设备上现有多数装备制片生产周期长、工艺控制难度大,上粉均匀性不佳,产品综合性能相对较差,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使用和维护成本高,这种劳动密集型正极制片工艺和装备,严重地制约了二次电池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二次电池的广泛应用,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电池性能的提高必须依赖于电池极片产品质量的提高,改进电池生产装置是提高电池极片的重要途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010249605.6,申请日2010年8月10日,公开号CN101908612A,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正极自动上粉箱,其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进粉箱导向轮;进粉箱导向轮的上方设有第一粗毛刷、第二粗毛刷、第一细毛刷及第二细毛刷;第一转动轴、第三转动轴及第四转动轴的端部均设置从动链轮,且第一转动轴一端的下方设置主动链轮及第一张紧链轮;主动链轮及第一张紧链轮利用第一链条与第一转动轴、第三转动轴及第四转动轴端部对应的从动链轮相连;第二转动轴对应于远离主动链轮的一端设有从动链轮,第二转动轴对应于设有从动链轮的下方设置第二张紧链轮,第二张紧链轮利用第二链条与第一转动轴及第二转动轴对应的从动链轮相连。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010249601.8,申请日2010年8月10日,公开号CN101913510A,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正极上粉全自动生产线。其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一端设有放料盘,放料盘能够相对第一底座转动;第一底座对应于设置放料盘的另一端设有打极耳机;第一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位于第一底座对应于设置打极耳机的一侧;第二底座上设有上粉箱;第二底座对应于设置上粉箱的一侧设有滚压机构,滚压机构上设有进轧机导向轮,所述进轧机导向轮位于上粉箱的上方;滚压机构内包括设置对称分布的滚压轮;滚压机构对应于与上粉箱相连的另一侧设置自动感应极耳切片机,所述自动感应极耳切片机上还设有用于收取极片余料的收料机构。
中国专利CN101908612A和CN101913510A提出了二次电池正极上粉设备,突破了传统的湿法拉浆工艺,较好的实现了正极的干法制备,简化了电池正极的制造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但现有上粉设备上粉过程中粉料易沉积,导致粉料在上粉料斗中的分布和粉料的比重不均匀从而影响上粉的均匀性;在上粉过程中粉料混合的均匀性也不佳,需要较高的上刷粉旋转速度才能达到预定的上粉量,而上粉刷旋转速度过高不仅带来能耗的增加,还容易导致损伤发泡金属极片;上粉过程中粉体容易逃逸,造成工作环境差,粉体浪费,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二次电池极片上粉装置,它改善二次电池极片干法生产过程中上粉均匀性不佳的问题,同时改善上粉生产过程中的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一种二次电池极片上粉装置,包括箱体、上粉刷、安装于箱体内部的上粉料斗、粉料加料口、导向轮、接料盘,传动机构组成,所述导向轮利用导向轮安装轴安装在箱体内,所述上粉料斗位于导向轮的上方,上粉料斗和箱体顶部对应于导向轮的上方设有发泡金属带通过口,箱体对应于导向轮下部的一侧设有发泡金属带通过口,箱体顶部及对应的上粉料斗之处设有第一粉料加料口和第二粉料加料口,第一粉料加料口、第二粉料加料口分别位于箱体顶部及对应的上粉料斗发泡金属带通过口的两侧,上粉料斗内对应于导向轮的上方设有呈对称分布的上粉刷,所述上粉刷通过转动轴两端与箱体对应的两侧板相连,并能相对于箱体转动,转动轴的一端穿出箱体外,在箱体外与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接料盘位于对应于上粉料斗发泡金属带通过口下方的箱体底端,与箱体可以是固定或不固定连接,为了使粉体在料斗中混合更加均匀,提高上粉的均匀性,减轻了对发泡金属带的损伤,所述上粉设备的上粉料斗进行结构形状的改变,料斗由原来的框式结构改为包裹所述上粉刷的多圆弧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94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