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器限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9056.9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7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宇纬;潘之杰;余见山;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器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转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器限位装置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款式不同的汽车,它们的转向器不仅外形一样,内部结构也只是与转向行程直接相关的零件有一些不同,其他零件都保持不变,但是与转向行程相关的零件有不同,就需要重新开发一款新的转向器,需要重新开模制造转向器外壳等复杂零件,使得开发成本增加、开发周期延长和管理任务加重。针对市场上普遍存在的这种浪费现象,如果能对转向器的结构进行调整,在原转向器的基础上,只对与转向行程直接相关的零件结构进行改进,其他不做调整,使转向器的限位装置改成可调整的结构,根据需要调整转向器行程,那样的话就无须重新开发一款新转向器,藉以缩短新车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例如中国专利号ZL 200720176393.7,名称为“循环球式汽车转向器限位挡圈”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汽车转向器的改进结构,它有一个由钢丝制成的开口涨圈,其平面形状为正5~8边形,在一个边的中点开口,相邻两条边为圆弧连接,将限位挡圈安装在活塞缸内部底部和/或顶部以对转向器输出行程角的限位。这种结构虽然可行但不方便,机动性差,安装限位挡圈时需打开活塞缸,而且受限位挡圈厚度的限制,不能适应任意行程的转向器调整之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汽车转向器限位装置不能调整或不便调整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灵活调整转向行程的汽车转向器结构,这种结构的转向器有较好的通用性,能够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和管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转向器限位装置,包括设有限位结构的转向器壳体和设有限位挡肩的拉杆,所述限位结构由固定连接在转向器壳体中的限位套构成,所述限位套的前端部与设在转向器壳体中心部位的阶梯孔固定配合,限位套的后端部设有靠肩,所述靠肩的前端面与所述阶梯孔的后端面抵压,限位套的后端面构成与所述限位挡肩的端面相抵压的限位面,限位套中心部位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拉杆活动配合。这种方案的本质在于将现有技术的设有限位结构的转向器壳体一分为二,即分解为不带限位结构的新的转向器壳体和专用的限位套两部分,现有技术转向器的其他零件都保持原样,对于同系列不同款式的转向器仅仅考虑限位套靠肩的高度尺寸结构就能满足设计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套的前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转向器壳体的阶梯孔中的内螺纹配合。用螺纹配合连接既可以起到固定连接作用,又可以通过适当转动螺纹以调整两者的配合高度;如果在外螺纹根部再配用适当厚度的圆垫圈就可以使一个限位套适用于同系列的任意款式的转向器,这种方案可以使设计一款同系列新式转向器变成仅需要设计一件适当厚度的圆垫圈,其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的意义就更大了。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套的中段外周面设有圆柱形的导向面,该定位面与转向器壳体的阶梯孔的中段滑动配合。这种配合为限位套起到径向精确定位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套中心部位的通孔后端部设有内六角结构或对称两道矩形槽结构;设置内六角或对称两道矩形槽便于装配时用相应扳手转动限位套。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限位套的前端部与转向器壳体为过盈配合;采用过盈配合而不用螺纹配合可以使零件的加工和装配简便,每一款车只需设计一只专用的限位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对于新开发一款转向器仅需另行设计和加工一个限位套,其余零件全部通用,这对于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三化要求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
2、作为易损件的限位套的限位面如若磨损,可以在维修时仅仅调换一件限位套,大大地延长了整个转向器的使用寿命;
3、对于易磨损的限位套,采用诸如高碳低合金钢之类材料制造并单独进行热处理,不仅耐磨损,而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4、大大减轻用户后续的维修工作量;
5、降低产品制造加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转向器壳体1;拉杆2;限位套3;靠肩31;限位面32;矩形槽33;定位面34;圆垫圈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90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