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椎通用全椎板-双侧块桥接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8708.7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1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雷伟;严亚波;刘帅;吴子祥;漆伟;张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伟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8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椎 通用 全椎板 双侧块桥接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特别针对颈椎管狭窄疾病患者进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失败的问题,设计的一种适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颈椎通用全椎板-双侧块桥接板。
背景技术
针对颈椎管狭窄,良好的手术疗效有赖于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和对脊髓的充分减压。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既能治疗颈椎管狭窄又可完好地保留椎板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因其具有较多的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先天性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及前路手术减压效果不明显等情况,手术治疗多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开门侧的椎板进行固定并重建椎管。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固定、重建材料主要为颈椎单开门固定板,但只在开门侧进行固定,并没有同时固定门轴侧椎板和侧块,无法形成一个整体,未能从整体解剖结构上形成生理性颈椎后路椎管重建,因此其抗压性能较差,无法有效分散来自颈椎正后方的压力,可能在一定的生理压力负荷下发生椎管成形术后开门再关闭,导致手术失败。此外,目前使用的后路固定板手术操作步骤繁琐,不适用于同时固定开门侧和门轴侧。
根据申请人所进行的资料检索,迄今为止,目前存在的固定板均没有最大化的实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椎管稳定性重建,且目前存在的固定板其易用性和通用性并不理想,最终的手术效果也难以实现颈椎后柱的生理性重建。申请人设计的拱桥形通用颈椎椎板-侧块桥接板,同时兼顾了稳定性和易用性,实现了颈椎后柱的仿生性重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通用的全椎板-双侧块桥接板,该桥接板一体化的拱桥形结构设计,同时稳定了开门侧及门轴侧的结构,恢复颈椎后路椎板及侧块的连接,实现了颈椎椎管的生理性重建,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后柱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颈椎通用全椎板-双侧块桥接板,其特征在于,它由一块窄长的金属板制成,其中:两侧是第一侧块固定板和第二侧块固定板;与第一侧块固定板相邻的是第一椎板固定板,且第一侧块固定板第一椎板固定板下缘延伸线的夹角为10°;与第二侧块固定板相邻的是植骨固定板,且第二侧块固定板与植骨固定板下缘延伸线的夹角为10°;第一椎板固定板与棘突平台固定板相邻,且两者之间的角度在前视图上为140°;第二椎板固定板位于棘突平台固定板与植骨固定板之间;且第二椎板固定板与棘突平台固定板和植骨固定板之间的角度前视图上为140°,构成拱形整体;
上述第一侧块固定板、第二侧块固定板、棘突平台固定板、植骨固定板、第一椎板固定板和第二椎板固定板上均带有螺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颈椎通用全椎板-双侧块桥接板,可以在恢复颈椎椎管生理性重建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加其稳定性,从而达到生理性和稳定性重建的目的;且该桥接板各部分长度及其之间角度与人体颈椎解剖特点相一致,生物学贴附性好。本实用新型有望取代现行的颈椎后路单开门固定板,从而成为在临床上实现颈椎后路椎管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生理性及稳定性重建的标准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颈椎通用全椎板-双侧块桥接板前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实用新型的颈椎通用全椎板-双侧块桥接板立体图。
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1、第一侧块固定板,6、第二侧块固定板,2、第一椎板固定板,4、第二椎板固定板;3、棘突平台固定板,5、植骨固定板,7、第一侧块固定螺钉孔,12、第二侧块固定螺钉孔,8、第一椎板固定螺钉孔,10、第二椎板固定螺钉孔,9、棘突平台固定螺钉孔,11、植骨固定板固定螺钉孔。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研究表明,目前的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在开门处进行植骨固定板固定,其抵抗后方压力能力较差,常常导致开门侧椎板关闭,造成手术失败。因此,现有的固定板不能从根本上实现颈椎后路椎管的生理性重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拱形连接设计的通用颈椎全椎板-双侧块桥接板,完全重建了后路椎板和侧块的生理性连接。同时固定了开门侧及门轴侧结构,在真正意义上对颈椎后路椎管进行了生理性和稳定性重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伟,未经雷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8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快速安装装置
- 下一篇:肿瘤介入治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