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宫腔组织引流管手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8139.6 | 申请日: | 201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8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家宝医学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 引流 手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宫腔组织引流管手柄。
背景技术
宫腔组织引流管是妇科手术和妇科检查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使用中通常还需要连接手柄,连接到引流管的后端使用。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手柄结构包括主管道和并联在主管道一端的可视探针通道、引流泵通道和冲洗液通道。使用时将手柄的引流泵管道连接到引流泵,用塞子分别塞住可视探针通道和冲洗液通道,启动引流泵可进行引流。
在进行检查时将可视探针套在有孔软塞内,将有孔软塞固定在探针管道内,可视探针从可视探针通道经主管道,沿管体伸入,对子宫内壁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将生理盐水和/或氮气通过冲洗液通道输入管体,对可视探针视野进行清洗以便观察和检查。在冲洗之后,关闭生理盐水/或氮气,可视探针能进行检查;再封闭冲洗液通道,启动引流泵,将子宫内的液体吸出。
这种手柄,在主管道的一端设有三个通道,加工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宫腔组织引流管手柄。
技术方案为,一种宫腔组织引流管手柄,其结构包括主通道及并联在主通道一端的可视探针通道和引流泵通道;在可视探针通道上还还包括垫片。
手柄所用的材料为PVC、ABS、聚乙烯、聚丙烯或PET。
垫片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长度和宽度或直径为1~5mm;所用的材料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宫腔组织引流管手柄,在主通道的一端只需要设置可视探针通道和引流泵通道,比现有技术的通道数量有所减少,操作方便,节省材料,也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宫腔组织引流管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比实施例中现有宫腔组织引流管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1-用于的宫腔引流管手柄,11-主通道,12-可视探针通道,13-引流泵通道,14-垫片,2-可视探针,21-有孔软塞,3-宫腔组织引流管;4-手柄,41-可视探针通道,42-引流泵通道,43-冲洗液通道,44-主管道,5-可视探针,51-带孔软塞,6-宫腔组织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的宫腔引流管手柄1,其结构包括主通道11及并联在主通道一端的可视探针通道12和引流泵通道13;在可视探针通道上还还包括垫片14;手柄所用的材料为PVC、ABS、聚乙烯、聚丙烯或PET;垫片所用的材料为橡胶。垫片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长度和宽度为1~5mm。
使用时将手柄的引流泵通道连接到引流泵,用塞子塞住可视探针通道,启动引流泵可进行引流。
在进行检查时将可视探针2套在有孔软塞21内,将有孔软塞固定在探针管道12内,可视探针从可视探针通道经主通道11,沿宫腔组织引流管3伸入,对子宫内壁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将生理盐水和/或氮气的枕头刺入垫片输入宫腔组织引流管,对可视探针视野进行清洗以便观察和检查。在冲洗之后,关闭生理盐水/或氮气,可视探针能进行检查;再封闭冲洗液通道,启动引流泵,将子宫内的液体吸出。
对比实施例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用于宫腔引流管的手柄4,其结构包括主管道44和并联在主管道一端的可视探针通道41、引流泵通道42和冲洗液通道43。
在进行检查时将可视探针5套在有孔软塞51内,将有孔软塞固定在探针管道41内,可视探针从可视探针通道41经主管道44,沿宫腔组织引流管3伸入,对子宫内壁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将生理盐水和/或氮气通过冲洗液通道输入宫腔组织引流管,对可视探针视野进行清洗以便观察和检查。在冲洗之后,关闭生理盐水/或氮气,可视探针能进行检查。封闭冲洗液通道,启动引流泵,将子宫内的液体吸出。
引流手术时,将手柄的引流泵管道连接到引流泵,用塞子分别塞住可视探针通道和冲洗液通道,启动引流泵可进行引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家宝医学保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家宝医学保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8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