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防护口罩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6761.3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7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常勇;李俊杰;杨桂利;周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1008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聚糖 防护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生用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可以防止细菌和尘埃对人体的入侵。普通的口罩只具备一般的过滤功能,功能比较单一。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呼吸作用使口罩罩体潮湿,从而利于细菌微生物的生长。
纳米银是一种无毒的、环境友好材料,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抗菌材料中。壳聚糖是自然界唯一的阳离子多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同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制备口罩时同时加入纳米银和壳聚糖,能起到良好的抗菌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普通口罩罩体潮湿后易感染病菌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防护口罩。
一种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防护口罩,由罩体和系带组成,其特征在于,罩体由5层纱布材料构成:第一层为脱脂棉纱布层,第二层、第三层为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纱布功能层,第四层为脱脂棉纱布层,第五层为无纺布层。
所述纳米银的粒径为2-80nm。
所述功能层材料的厚度为0.2-2mm,孔隙率大于8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防护口罩含有纳米银和壳聚糖,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透气性良好,佩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口罩整体示意图;
图中,1-罩体、2-系带。
图2含有纳米银和壳聚糖的抗菌防护口罩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脱脂棉纱布层、2-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纱布功能层、3-脱脂棉纱布层、4-无纺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所用的主要原料为壳聚糖(脱乙酰度95%分子量20万)、硝酸银、氢氧化钠、戊二醛、硼氢化钠、乙酸、医用脱脂棉纱布和无纺布。化学试剂均为化学纯。
实施例一
(1)称取0.5g的壳聚糖溶于50ml 1%的乙酸溶液中,配制质量浓度为1%的壳聚糖溶液。
(2)称取0.085g硝酸银(AgNO3)溶于50ml壳聚糖溶液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浓度为0.01M的AgNO3-壳聚糖溶液,静置6-12小时。
(3)将双层脱脂棉纱布浸泡在AgNO3-壳聚糖混合溶液中,4小时后在-20℃预冻,并冷冻干燥,制得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双层脱脂棉纱布。
(4)将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双层脱脂棉纱布浸泡于2.5%的戊二醛溶液中,0.5小时后冷冻干燥。
(5)将经过步骤(4)处理的脱脂棉纱布取出,浸泡于质量浓度为3%的硼氢化钠溶液中6小时,除去残留的戊二醛小分子,同时将AgNO3还原为纳米银,纳米银的粒径为2-80nm,取出,然后将其浸泡在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3-8小时,用水冲洗后,冷冻干燥获得含有纳米银和壳聚糖的纱布功能层。
(6)按照纱布层、含有纳米银和壳聚糖的纱布功能层、纱布层、无纺布层的顺序缝制罩体,罩体两侧留有系带穿孔,然后将系带穿过系带穿孔并缝结起来。
实施例二
(1)称取1g的壳聚糖溶于50ml 1%的乙酸溶液中,配制质量浓度为2%的壳聚糖溶液。
(2)称取3.4g硝酸银(AgNO3)溶于50ml壳聚糖溶液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浓度为0.4M的AgNO3-壳聚糖溶液,静置6-12小时。
(3)将双层脱脂棉纱布浸泡在AgNO3-壳聚糖混合溶液中,8小时后在-25℃预冻,并冷冻干燥,制得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双层脱脂棉纱布。
(4)将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双层脱脂棉纱布浸泡于2.5%的戊二醛溶液中,1小时后冷冻干燥。
(5)将经过步骤(4)处理的脱脂棉纱布取出,浸泡于质量浓度为3%的硼氢化钠溶液中7小时,除去残留的戊二醛小分子,同时将AgNO3还原为纳米银,纳米银的粒径为2-80nm,取出,然后将其浸泡在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3-8小时,用水冲洗后,冷冻干燥获得含有纳米银和壳聚糖的纱布功能层。
(6)按照纱布层、含有纳米银和壳聚糖的纱布功能层、纱布层、无纺布层的顺序缝制罩体,罩体两侧留有系带穿孔,然后将系带穿过系带穿孔并缝结起来。
实施例三
(1)称取1.5g的壳聚糖溶于50ml 1%的乙酸溶液中,配制质量浓度为3%的壳聚糖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67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测定水中CODmn的装置
- 下一篇:光线路径限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