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尘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96541.0 | 申请日: | 2011-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0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观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观元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 地址: | 53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粉尘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粉生产领域,具体涉及橡胶粉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粉尘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橡胶粉是橡胶粉末的简称,其一般由废旧轮胎等废旧橡胶加工而成。产品广泛用于体育塑胶运动场、游乐场、橡胶地砖、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公路改性沥青、橡胶制品等领域。橡胶粉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旋风收集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传统的工艺是将旋风收集器的粉尘出口与一旋风机相连,通过旋风机将粉尘直接排入外界大气中。然而这些粉尘中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仅影响环境质量,而且粉尘中携带的少量橡胶粉也会随之被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它不仅能够有效回收粉尘中所含有的橡胶粉末,而且能够尽可能地减小环境的污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包括一带有旋风入口和旋风出口的旋风机,该旋风机的旋风入口与旋风收集器的粉尘出口相连通,其不同之处是还进一步包括有一袋式除尘器,该袋式除尘器主要由中空柱状的除尘箱、带有多个连通管的上隔板和下隔板、柱状除尘布袋、入料管和出风管组成;其中上隔板和下隔板横向设置在除尘箱的内部,并将除尘箱内腔自上而下分隔为3个独立的腔体:即位于上部的入料腔、位于中部的吸附腔和位于下部的出料腔;上隔板和下隔板上的连通管两两位置相对,且均向吸附腔方向延伸;柱状除尘布袋位于吸附腔中,其上部开口与上隔板上的连通管相嵌套,下部开口于下隔板上的连通管相嵌套,入料腔和出料腔通过上述柱状除尘布袋相连通;上述入料腔经由入料管与旋风机的旋风出口相连,吸附腔上则通过出风管与外界相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吸附腔中最好还设有多个锥状除尘布袋,这些椎状除尘布袋的下部开口固定在下隔板上并通过下隔板上开设的开孔与出料腔相通,椎状除尘布袋的上部收口则悬挂在上隔板上。
上述方案所述柱状除尘布袋和锥状除尘布袋最好呈矩阵形式排布。
上述方案中,锥状除尘布袋最好设置在吸附腔的中部,柱状除尘布袋则环绕锥状除尘布袋分布。
上述方案中,所述柱状除尘布袋和锥状除尘布袋最好均由尼龙绒布制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出风管最好穿过入料腔与外界相通。
上述方案中,出料腔的底部最好还设有卸料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橡胶粉生产环节中、特别是的粉尘旋风收集的过程中的粉尘出口处设置旋风机及袋式除尘器;这样粉尘能够经由旋风机送至袋式除尘器中进行吸附除尘,粉尘中够所含的目数较大的橡胶粉末等可回收物质会残留在袋式除尘器的布袋内,其余细微粉末则会通过布袋间隙排至处理腔中,并经由出风管排出室外;本实用新型既能够有效回收粉尘中所含有的橡胶粉末,又能够尽可能地减小橡胶粉生产对环境特别是空气所产生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粉尘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为:1、旋风收集器;2、旋风机;3、袋式除尘器;3-1、除尘箱;3-1-1、入料腔;3-1-2、吸附腔;3-1-3、出料腔;3-2、上隔板;3-3、下隔板;3-4、柱状除尘布袋;3-5、锥状除尘布袋;3-6、入料管;3-7、出风管;3-8、卸料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粉尘处理装置主要由旋风机2和袋式除尘器3所构成。其中旋风机2上带有旋风入口和旋风出口,旋风机2的旋风入口与橡胶粉生产设备中的旋风收集器1的粉尘出口相连通,旋风机2的旋风出口则与袋式除尘器3相连通。上述袋式除尘器3包括中空柱状的除尘箱3-1、带有多个连通管的上隔板3-2和下隔板3-3、柱状除尘布袋3-4、入料管3-6和出风管3-7。上隔板3-2和下隔板3-3横向设置在除尘箱3-1的内部,并将除尘箱3-1内腔自上而下分隔为3个独立的腔体:即位于上部的入料腔3-1-1、位于中部的吸附腔3-1-2和位于下部的出料腔3-1-3。上隔板3-2和下隔板3-3上的连通管两两位置相对,且均向吸附腔3-1-2方向延伸。柱状除尘布袋3-4位于吸附腔3-1-2中,其上部开口与上隔板3-2上的连通管相嵌套,下部开口于下隔板3-3上的连通管相嵌套,入料腔3-1-1和出料腔3-1-3通过上述柱状除尘布袋3-4相连通。上述入料腔3-1-1经由入料管3-6与旋风机2的旋风出口相连,吸附腔3-1-2上则通过出风管3-7与外界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观元,未经陈观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65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