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气织布机节能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5732.5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0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伟;赵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滔(连州)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7/30 | 分类号: | D03D47/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1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气 织布机 节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气织布机,具体是一种喷气织布机节能罩装置。
背景技术:
织造是电子级玻璃布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其将纬纱与经纱织在一起,形成玻璃纤维坯布。如图1所示,其制造流程为:纬纱6在从储纬器1退绕至主喷嘴,然后在主喷及辅喷不同牵引力的作用下向前飞行,经过挡纱板2后与经纱3织成坯布5,但是由于储纬器1纬纱圈数退绕不同,退绕的方位、角度不同,在纬纱6高速退绕情况下,容易导致纬纱6所产生的气圈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变化,纬纱6在异形筘槽内飞行较不稳定,不能很好地沿着钢筘4的中心轨迹飞行,而纬纱3的反作用力作用于主喷及辅喷的气流的牵引力也不均匀,使纬纱3到达时间波动较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气织布机节能罩装置,通过该节能罩对纬纱飞行时产生的气圈进行限制,避免气圈出现不规则变化,影响坯布的品质。
为实现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气织布机节能罩装置,包括储纬器和钢筘,所述储纬器和钢筘之间安装有一节能罩,该节能罩为喇叭形,其轴心线与储纬器重合。
其中所述节能罩喇叭口与储纬器对应。
本实用新型在储纬器和钢筘之间安装有一个喇叭形的节能罩,且使该节能罩的喇叭口与储纬器对应,纬纱由储纬器向经纱高速运行时,穿过喇叭形的节能罩,由于纬纱其自身重力而产生气圈,该部分的气圈在被限制在节能罩的喇叭口内,不会向外部扩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装的节能罩有效限制了纬纱气圈的无序扩散,使织机的气压更加稳定,优化了纬纱的飞行性,实现了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纬纱引纬挡纱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气织布机节能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储纬器1、挡纱板2、经纱3、钢筘4、坯布5、纬纱6、节能罩7。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气织布机节能罩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气织布机节能罩装置,包括有储纬器1和钢筘4,储纬器1用于存储纬纱6,钢筘4上固定有经纱3,纬纱6从储纬器1向经纱方向高速运行,与经纱3织成坯布5。
在储纬器1和钢筘4之间安装有一节能罩7,该节能罩7为喇叭形,其轴心线与储纬器1重合,且节能罩7的喇叭口与储纬器1对应,纬纱6从储纬器1输出,由节能罩7的喇叭口进入,从节能罩7的另一端穿出,与经纱3垂直。
本实用新型在织机高速运转及退绕的情况下,为使纬纱在退出定长式 储纬器与主喷嘴之间的气圈波动在一定的轨迹范围内,设计加装一个喇叭罩替代原挡纱板或导纱板,使纬纱在规定的轨迹内运行,纬纱形成的大气圈碰到喇叭罩壁时化解成小气圈,使气圈对纬纱的瞬间冲击力弱化。
由于采用了节能罩,主喷嘴的气压明显下降,主喷压力及标准偏差的波动也明显减小;在织机进气管安装气体流量计对织机气耗的检测对比知,一般喷气织机在700RPM运行的情况下,气耗大致为720L/MIN,而增加节能罩后其气耗可减少至650L/MIN,单机节约气耗在10%以上。
另外,采用本装置的纬纱飞行性得到了改善,到达偏差明显缩小,以同一颗纬纱在织机上织造为例,未加装节能罩的纬纱到达偏差为4.5,加装节能罩后其纬纱到达偏差会缩减至3.5左右,纬纱更趋向于钢筘槽的中心线飞行,降低了因投纬原因产生的断丝概率,保证了布面质量。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喷气织布机节能罩装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滔(连州)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未经建滔(连州)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57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