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5kV及以下电压跌落式熔断器用复合外套支柱绝缘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5653.4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2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罗彦;周宪义;蔡志国;葛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雷泰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14 | 分类号: | H01B17/14;H01H85/5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35 kv 以下 电压 跌落 熔断 器用 复合 外套 支柱 绝缘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柱绝缘子,尤其涉及一种35kV及以下电压跌落式熔断器用复合外套支柱绝缘子。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配网架空线路广泛应用的跌落式熔断器的主要部件——支柱绝缘子在机械和电气性能上均有明显不足:老式的采用陶瓷绝缘护套的支柱绝缘子容易破损,防污性能差,外表面容易滑闪。近几年有些厂家采用硅橡胶作为支柱绝缘子的绝缘外套,然而在密封、电气和机械性能方面仍然存在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35kV及以下电压跌落式熔断器用复合外套支柱绝缘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上端连接金具、绝缘芯棒、中间接地金具、橡胶复合外套、偶联层、下端连接金具、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
在绝缘芯棒中间套有中间连接金具,上端连接金具、绝缘芯棒和下端连接金具依次连接成一个整体——芯棒;
在芯棒外设置有偶联层;在偶联层外设置有橡胶复合外套;
在芯棒两端分别连接有上、下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1、采用橡胶复合外套和绝缘芯棒,大大减轻了产品重量;
2、采用界面偶联技术,解决了复合绝缘子容易受潮的问题;
3、采用绝缘芯棒提高了产品韧性和机械强度,降低了熔断器损坏率;
4、采用橡胶复合外套增大了绝缘外护套的爬电距离,提高了绝缘子闪络电压值。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便,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更加优良,解决了瓷支柱绝缘子重量重和易损的问题,解决了目前复合支柱绝缘子容易受潮的问题,从而替代原来的瓷支柱绝缘子和现有的复合支柱绝缘子,最大限度地保证熔断器使用的可靠性,提高产品的韧性和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半剖图。
图中:
1—上端连接金具;
2—绝缘芯棒;
3—中间连接金具;
4—橡胶复合外套;
5—偶联层;
6—下端连接金具。
7—上连接板;
8—下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总体
如图1、2、3,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端连接金具1、绝缘芯棒2、中间接地金具3、橡胶复合外套4、偶联层5、下端连接金具6、上连接板7和下连接板8;
在绝缘芯棒2中间套有中间连接金具3,上端连接金具1、绝缘芯棒2和下端连接金具5依次连接成一个整体——芯棒;
在芯棒外设置有偶联层5;在偶联层5外设置有橡胶复合外套4;
在芯棒两端分别连接有上连接板7和下连接板8。
二、各零部件的结构及其功能
1、上、下端连接金具1、6
上、下端连接金具1、6是一种套筒结构,两侧突出并设置有安装螺孔。
用于与绝缘芯棒2压接和与上、下连接板7、8连接。
其材料采用锌铝合金。
2、绝缘芯棒2
绝缘芯棒2是一种不规则圆柱体,从中间划分,一端直径略小于另一端,并且中间设置有两个定位销孔。
主要功能是作为绝缘子的绝缘支撑。
材料采用环氧树脂。
3、橡胶复合外套4
橡胶复合外套4是一种绝缘直筒,其外壁设置有4至8个伞裙(根据电压等级不同,伞裙数量也不同)。
主要功能是增加绝缘子外爬电距离和闪络电压值。
4、偶联层5
偶联层5是一种膜状化合物薄层。
加热后能帮助橡胶复合外套3更好地粘接在绝缘芯棒2外面。
5、中间接地金具3
中间接地金具3是一种主体为单孔套筒,侧面焊接有异型接线端子结构。
用于与绝缘芯棒2压接和线路横担连接。
其材料采用铸钢,表面热镀锌。
6、上、下连接板7、8
上、下连接板7、8是一种板状结构,正面有两个安装孔,与上下连接金具1、6连接,另外有一个安装孔,与熔断器及其他部件连接。
其材料采用铸钢,表面热镀锌。
三、生产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雷泰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雷泰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56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化锌电阻片侧面上釉装置
- 下一篇:裸铜扁线平缓收线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