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轮转式轮碾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5467.0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0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王宇航;郭居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5/14 | 分类号: | B02C15/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轮转 式轮碾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碾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轮转式轮碾机。
背景技术
轮碾机主要适用于粉煤灰、粘土、煤矸石等原料的碾压、混合、均化、粉碎及增塑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原料的综合性能。轮碾机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建材、耐火材料、化工、铸造等行业。目前轮碾机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大体分为两种。盘转式和轮转式。盘转式轮碾机操作较平稳、安全,但结构复杂,主轴轴承的载荷较大,装配维修比较困难,同时由于结构上的原因,一般只能用于干法粉碎;普通轮转式轮碾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主轴轴承载荷较小,装配维修较方便,同时它即可用于干法粉碎,亦可用于湿法粉碎;但由于两个质量较大的碾轮绕回转中心作圆周运动,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工作时主轴载荷不平稳,易发生零件甩出等事故,因此必须增加防护装置和护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轮转式轮碾机,结合了普通轮转式和盘转式轮碾机的特点,即具备轮转式轮碾机干湿可用,结构简单,主轴载荷小,装配维修方便的优点,又具备盘转式轮碾机工作平稳,操作安全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型轮转式轮碾机,包括动力及传动装置,动力及传动装置的主电机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至主减速器2上,主减速器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连接至碾压装置中回转系统4的主回转轴,主回转系统4安装固定于由焊接式磨盘6和机架5构成的碾压装置上,主回转系统4通过回转支座15与外碾轮7和内碾轮11连接,辊面刮板8、外刮料板9、进料斗10、外输送刮板13、内刮料板14和内输送刮板12均固定于回转支座15上并随之转动。
所述的外碾轮7和内碾轮11均配备有辊面刮板8,并且刮刀片距离辊面的距离能够调节。
所述的内碾轮11的重量大于外碾轮7的重量,内碾轮11和外碾轮7的辊皮由高铬铸铁铸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在工作过程中,电机1通过皮带轮系统带动主减速机2旋转,主减速机2经过联轴器3驱动主回转系统4,主回转系统4带动外碾辊7及内碾辊11作匀速圆周运动,同时由焊接式磨盘6和机架5构成的碾压装置作相对滚动与滑动,对物料形成碾压的效果。物料通过料斗10落入焊接式磨盘6上,先由内碾辊11对物料进行第一次碾压,碾压结束后,由内刮料板14将物料铲起,随后物料被内输送刮板12运送到外辊辊道,由外碾轮7进行第二次碾压,同时粘附在内碾轮11和外碾轮7上的物料分别被辊面刮板8刮下;碾压后的物料由外刮料板9铲起并在磨盘上作相对运动,物料经两次碾压后成品通过焊接式磨盘6上的筛孔落入下方的皮带输送机,非成品则通过外刮料板9由外碾轮进行再次碾压;最外圈的物料由外输送刮板13运送至外碾轮7的碾道内进行碾压。
由于本发明结合了普通轮转式和盘转式轮碾机的优点,故而具备轮转式轮碾机干湿可用,结构简单,主轴载荷小,装配维修方便的优点,又具备盘转式轮碾机工作平稳,操作安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大型轮转式轮碾机,包括动力及传动装置,动力及传动装置的主电机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至主减速器2上,主减速器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连接至碾压装置中回转系统4的主回转轴,主回转系统4安装固定于由焊接式磨盘6和机架5构成的碾压装置上,主回转系统4通过回转支座15与外碾轮7和内碾轮11连接,辊面刮板8、外刮料板9、进料斗10、外输送刮板13、内刮料板14和内输送刮板12均固定于回转支座15上并随之转动。
所述的外碾轮7和内碾轮11均配备有辊面刮板8,并且刮刀片距离辊面的距离能够调节,辊面刮板的刀片为耐磨材料T8,刀刃距离辊面的距离为2~3mm,距离太近则刀刃磨损严重,太远则刮料效果不佳。
所述的内碾轮11的重量大于外碾轮7的重量,由于两轮绕回转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内碾轮设计的重量较外碾轮的为重,这样有利于回转的平稳性和改善主回转轴承的受力状态,内碾轮和外碾轮辊皮由耐磨的高铬铸铁铸造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5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