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舵机基座钻孔进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93710.5 | 申请日: | 2011-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2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杨齐家;瞿建林;田慧经;张世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47/00 | 分类号: | B23B47/00;B23B47/18;B23B45/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舵机 基座 钻孔 进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用的钻具,尤其是一种舵机基座钻孔进给装置,适用于船舶制造业。
背景技术
大型船舶的舵机必须安装在与船体连接的基座上,通过在基座上设置的联结孔由连接螺栓固定。传统的基座联结孔的加工方法为:通过划线定位或利用舵机固有的联结孔来定位,随后依靠工人手持风钻进行基座钻孔。这种方法虽然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由于舵机联结孔的孔径比较大,因此钻削成孔时所需进给力也较大,全部依靠操作者的体力进行压力定位,劳动强度大。其二,由于采取人力加固,必须始终把持风钻,并用人力提供并不稳定的进给力。既造成刀具回转的断续性,而且加工质量低、精度差,造成后续精加工时留有过多的加工余量。其三,由于舵机所在的舱室通常空间狭窄,对某些部位的钻孔进行加工难度尤其突出。如果全部采用上述人工给进的方式钻孔的话,显然是既费力又难以提高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舵机基座钻孔进给装置,不仅能
快速地实现钻孔作业,同时又能达到保证切削质量和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
这种舵机基座钻孔进给装置,包括进给装置和辅助连接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进给装置包括进给手轮、进给丝杆、丝杆外套、定位套筒、轴套外套筒、连接套,其中的进给丝杆穿套在丝杆外套中、并与设置在丝杆外套内腔的一段丝杆推进套螺接,形成丝杆推进结构;同时,所述的进给丝杆的上部顶端经连接键与进给手轮固接,并经连接螺钉和设于进给手轮下部的顶盖与套于丝杆外套外的定位套筒连接;所述的定位套筒的下部设有一端经连接螺钉连接的轴套外套筒,所述的外套筒又经水平向设置的定位螺钉与丝杆外套连接;此外,在所述的进给丝杆下部的丝杆外套内腔设有一可在腔体内向下推进的连接套。
所述的辅助连接夹具由一连杆、直角支架和抱箍组成,所述的连杆与直角支架的直角边经连接螺钉固接成一体,并在与所述直角支架连接的连杆端设置一水平向箍紧的抱箍,同时在所述连杆的杆体上设有一连接孔和连接螺母。
所述的轴套外套筒与丝杆外套之间设有上衬套和下衬套。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舵机基座钻孔进给装置,与现在传统的手持风动钻机进行钻孔作业的加工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 由于进给装置的轴套中心和舵机中心在加工进行过程中始终处于
固定间距、且平行状态下,因此,在风钻尾部和工装连接稳固的条件下,整个风钻转动过程中保证钻头的回转中心稳定,不会产生手持作业那样产生尾部的摆动,从而为提高钻孔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2、 由于工装的可靠定位,以及依靠进给轮转动产生的稳定进给力,使钻孔过程更加稳定牢靠,克服了传统人工手持钻孔因不稳定进给力造成的刀具回转的断续现象,因此具有较高的进给效率。
3、 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4、 克服了在狭窄舱室下因采用传统加工方法下靠近舱壁位置钻孔的难度,使工人操作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给手轮 2-丝杆外套 3-定位套筒 4-连接螺钉 5-下衬套 6-轴套外套筒 7-连接套 8-上衬套 9-进给丝杆 10-丝杆推进套 11-顶盖 12-手持风钻 13-舵机基座 14-舵机 15-辅助夹具 15.1-连杆 15.2-连接螺母 15.3-直角支架 16-抱箍 A-进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这种舵机基座钻孔进给装置,包括进给装置A和辅助连接夹具15,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进给装置A包括进给手轮1、进给丝杆9、丝杆外套2、定位套筒3、轴套外套筒6、连接套7,其中的进给丝杆9穿套在丝杆外套2中、并与设置在丝杆外套2内腔的一段丝杆推进套10螺接,形成丝杆推进结构;同时,所述的进给丝杆9的上部顶端经连接键与进给手轮1固接,并经连接螺钉和设于进给手轮下部的顶盖11与套于丝杆外套2外的定位套筒3连接;所述的定位套筒3的下部设有一端经连接螺钉4连接的轴套外套筒6,所述的外套筒6又经水平向设置的定位螺钉与丝杆外套2连接;此外,在所述的进给丝杆9下部的丝杆外套2内腔设有一可在腔体内向下推进的连接套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37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快速冷却技术的轧后超快冷装置
- 下一篇:移动式消防-清洗两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