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直接液化高温油渣安全排放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2649.2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4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韩来喜;王建立;安亮;王喜武;温俊刚;贾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10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丙林;张英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液化 高温 油渣 安全 排放 装置 系统 | ||
1.一种煤直接液化的高温油渣安全排放装置(50),其特征在于,包括:
(A)支管线(15),具有至少一个支管线紧急切断阀V6(7);
(B)成型机(14);以及
(C)液氮管线(32);
其中,所述成型机(14)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支管线紧急切断阀V6(7)连接于所述支管线(15)的一端,所述成型机(14)进一步包括:
(b1)成型机外壳(25),
(b2)残渣下料槽(29),所述残渣下料槽(29)设置于所述支管线(15)的出口下方,和
(b3)成型机钢带(24),具有传动装置(20,26),
其中,所述成型机外壳(25)还具有成型机烟气排放罩(30),而所述成型机烟气排放罩(30)具有成型机烟气排放口(22),所述成型机外壳(25)将所述残渣下料槽(29)、所述支管线(15)的出口、和所述成型机钢带(24)包围在其中;
所述液氮管线(32),至少设置有液氮管线球阀(10),所述液氮管线(32)具有至少第一和第二液氮支管线(21,23),
其中,所述至少第一液氮支管线(21)穿过所述成型机(14)的成型机外壳(25)并位于所述成型机(14)的残渣下料槽(29)靠近所述成型机外壳(25)一侧的上方,所述至少第二液氮支管线(21)穿过所述至少一个成型机(14)的成型机外壳(25)并位于成型机钢带(24)的上方及所述成型机烟气排放口(22)的至少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直接液化的高温油渣安全排放装置(5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液氮支管线(21)与所述残渣下料槽(29)的方向大致平行,所述至少第二液氮支管线(21)与所述至少第一液氮支管线(21,23)大致平行,所述至少第二液氮支管线(21)具有两个,分别穿过所述成型机(14)的成型机外壳(25)并分别位于所述成型机烟气排放口(2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直接液化的高温油渣安全排放装置(5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液氮支管线(21)向下的垂线与所述至少第一液氮支管线(21)和与所述成型机(14)的残渣下料槽(29)之间的连线之间具有夹角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直接液化的高温油渣安全排放装置(5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液氮支管线(21)向下的垂线与所述至少第一液氮支管线(21)和与所述成型机(14)的残渣下料槽(29)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α为40~5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煤直接液化的高温油渣安全排放装置(50),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第一液氮支管线(21)在位于所述成型机(14)的成型机外壳(25)内部的管线处在水平斜向下成夹角α±10°的方向开有多个下料口氮气排放孔(21-2),且所述至少第一液氮支管线(21)的所述多个下料口氮气排放孔(21-2)的方向朝向所述残渣下料槽(29)的方向,以及
所述至少第二液氮支管线(23)在位于所述成型机(14)的成型机外壳(25)内部的管线处开有多个烟气排放口氮气排放孔(23-2),且所述多个烟气排放口氮气排放孔(23-2)的方向在水平方向±10°且朝向所述成型机烟气排放口(22)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煤直接液化的高温油渣安全排放装置(5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管线(32)还设置有液氮管线针型阀(11),用来调节所述至少第一液氮支管线(21)的多个下料口氮气排放孔(21-2)和/或所述第二液氮支管线(23)的多个烟气排放口氮气排放孔(23-2)的氮气排放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直接液化的高温油渣安全排放装置(5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管线(32)在进入所述液氮管线针型阀(11)和/或液氮管线球阀(10)之前还设置有液氮调频增压泵(1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直接液化的高温油渣安全排放装置(5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液氮支管线(21)的多个下料口氮气排放孔(21-2)相邻的两个之间距离为80~120MM,所述至少第二液氮支管线(23)的多个烟气排放口氮气排放孔(23-2)相邻的两个之间距离为80~120MM,所述多个下料口氮气排放孔(21-2)和所述多个烟气排放口氮气排放孔(23-2)的直径为1~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26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匀煤分煤功能的煤气发生炉加煤系统
- 下一篇:耐划痕型胶膜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