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自然排烟窗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2416.2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3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00 | 分类号: | E06B5/00;E06B3/34;E06B3/38;E05F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海庆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自然 排烟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自然排烟窗,尤其涉及一种可整合排烟与换气功能的电动自然排烟窗。
背景技术
于一般住宅大楼或工厂厂房等建筑物中,皆会组设有排烟窗,其除了具有采光效果之外,于火灾发生时,排烟窗可将失火所产生之浓烟排出至建筑物之外,以确保建筑物之内的人员可减低受到火灾浓烟的威胁。
一般而言,建筑物的排烟窗利用手动或自动方式操作,以手动而言,由人们按下开关之后使排烟窗产生完全开与完全关的动作,以自动而言,通常排烟窗会与烟雾侦测器电性关连,当火灾发生时,烟雾侦测器会侦测到火灾所产生的浓烟,烟雾侦测器并因此发送一讯号至一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即控制排烟窗打开,以使火灾浓烟可加以排出。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排烟窗仅局限在排烟功能,如上述,当火灾发生时,利用烟雾侦测器侦测到此状况并使排烟窗一次到位开启至法规所规定的最大角度,使浓烟可因此排出,达到自然排烟的功能。反之,排烟窗于平时则是处于紧闭状态,除了采光之外,不具有其他用途。
如是,传统之排烟窗于平时是处于紧闭状态,故会使建筑物之内的空气无法流通,相对造成建筑物之内的空气质量下降,例如对于工厂厂房而言,其所排出的粉尘、微粒等会残留于建筑物内而无法排出,造成建筑物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实非十分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自然排烟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电动自然排烟窗包括一框架、一窗户本体、一动力源以及一控制器。
其中,窗户本体枢设于框架;动力源连结于框架与窗户本体;控制器电性连接于动力源并控制动力源驱动窗户本体相对于框架在至少两个预定角度之间旋转,且控制器包括至少两个控制按钮,每一控制按钮控制窗户本体12旋转到对应的预定角度。
如上所述,控制器可控制动力源驱动窗户本体相对于框架在至少两个预定角度之间旋转,故除了完全开(例如于火灾发生时为了排出浓烟而开启至法规所规定的最大角度)与完全关(例如平时处于紧闭)的状态之外,窗户本体亦可开启至一角度(例如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等),如此可使建筑物之内、外产生对流换气效果。
再者,藉由上述换气效果,一般属于密闭空间的建筑物并不需要借助空调设备长时间运转来达到换气效果,通过开启一预定角度的窗户本体即可达到空气流通的目的,相对可达到节能省碳的目的。
通过上述结构即可达到整合排烟与换气功能的目的。
上述之结构尚可包括一烟雾传感器,此烟雾传感器电性连接于控制器。当火灾发生时,烟雾传感器可侦测到火灾所产生的浓烟,烟雾传感器并因此发送一讯号至控制器,控制器即可控制动力源驱动窗户本体相对于框架旋转至完全开的位置(法规所规定的最大角度),以使火灾浓烟可加以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
1 电动自然排烟窗 11 框架 12 窗户本体 13 动力源
131 马达 132 齿型钢索 133 作动导引件 15 顶撑件
14 控制器 141 控制按 2 建筑物 3 烟雾传感器
41 控制器 42 动力源 43 窗户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中显示有一电动自然排烟窗1,且此电动自然排烟窗1包括一框架11、一窗户本体12、一动力源13以及一控制器14。
窗户本体12枢设于框架11,亦即窗户本体12可相对于框架11旋转;动力源13连结于框架11与窗户本体12;控制器14电性连接于动力源13并控制动力源13驱动窗户本体12相对于框架11于至少两个预定角度之间旋转,且控制器14包括复数个控制按钮141,每一控制按钮141控制窗户本体12旋转到对应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2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