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腔可弯折真空清创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2086.7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0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A61M2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腔可弯折 真空 清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腔可弯折真空清创器,用于清理创面。
背景技术
清洗创面的传统方法是采用人工用容器(壶、盅、瓶等),将清创液倒入创面或利用灌肠袋盛溶液进行冲洗,加用持物钳钳住纱布协助清创,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出现了专门的医用清创器,可以把清洗中的残液同步吸收,避免了残液的污染,同时节约人力和物力。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520148Y公开的一种医用清创器,包括冲洗管和与之相连的冲洗压力泵,吸引管和与之相两的吸引泵。该实用新型采用了可调式压力泵和吸引泵,吸引泵可用医院普通的吸引器代替,将清创用的生理盐水、新洁尔灭等液体,在一定的压力下清洗创面,使创面上的污物能更快去除。同时也可以在手工切除坏死组织时,同步清洗,省时、省力,且节约清洗液。但是该实用新型的冲洗管和吸引管均不易弯折,对于深部创口,如背部较大脓肿、会阴深部感染和一些腔道或腔状创口的清洁冲洗就不易彻底清创,延长了伤面愈合时间,而且吸引器的使用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即需要用电和专用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腔可弯折真空清创器。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腔可弯折真空清创器,包括:一双腔管,所述双腔管设有两条并列的管道,所述双腔管的前部由两条管道叠连连接构成,后部分开为两条独立的管道,整个双腔管呈Y型;其中一根管道为冲洗管,另一根管道为吸收管;
所述冲洗管靠近前端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冲洗孔;
所述吸收管靠近前端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吸收孔;
所述冲洗管和吸引管的后部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
所述冲洗管和吸引管的尾端分别设有接口,冲洗管与冲洗液溶液袋相连;吸引管与吸引装置相连;
所述双腔管前段的管壁内嵌设至少一根纵向排列的可弯折金属丝或金属网,且所述可弯折金属丝或金属网设于所述冲洗孔之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引装置选自:医用负压吸引器、真空泵、真空容器或注射器;优选为真空容器,真空容器的体积为500~1500ml;所述真空容器的顶部有两根接收管,两根接收管上分别设有开关阀,所述接收管的内直径为8~10mm,外径为12~14mm,所述接收管的长度为70~90mm,优选80mm;其中一根接收管与吸收管的接口相配合,另一根接收管可以连接其他真空泵或任何抽真空设备,可再次形成真空容器的真空环境。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流量调节阀为滚动调节阀,具体可参考医用输液管上的滚动调节阀;所述冲洗管和溶液袋之间的流量可以通过流量调节阀控制,调节冲洗液的流量;吸引管和吸引装置之间的流量通过流量调节阀调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收孔为椭圆形或圆形,椭圆的长轴或圆的直径为10~12mm,优选为11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弯折金属丝两端为凸起的圆球状,可以防止弯折过程中戳出管壁;并且所述可弯折金属丝的数量为6~8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腔管的总管径12~14mm,优选13mm;双腔管的前部为280~320mm,优选300mm;所述金属丝或金属网的前端距双腔管前端的距离为90~110mm,优选为100mm;所述金属丝或金属网的长度为40~60mm;优选50mm;所述金属丝或金属网不仅可以提供一定的机械强度,而且可以弯折,并且弯折后仍可提供一定的机械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冲洗管和吸引管的材料可选自但不局限于医用聚氯乙烯(PVC)材料。
采用上述双腔可弯折真空清创器清洗伤创面的过程为:
(1)准备工作:先根据创面的实际情况,弯折双腔可弯折真空清创器的前部,弯折为需要的形状,然后将冲洗管与备好冲洗液的冲洗袋接头连接,关闭调控阀,将冲洗袋挂到一定高度,即冲洗袋液平面高出创面约600MM;再将吸引管与吸引装置(真空瓶/器)接头连接,确认吸引吸引装置正常工作后随即关闭吸引管上的流量调节阀;
(2)冲洗过程:调节冲洗管上的流量调节阀,试液,冲洗清洁创面或腔道,使创面的污物较快去除,关闭冲洗管;
(3)吸引过程:打开吸引管上的流量调节阀将深部或腔道清洗废液在吸引装置的作用下迅速清除。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20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