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2074.4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1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吉达林;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骠马涂装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3/02 | 分类号: | B65G43/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赵燕棣 |
地址: | 213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堵车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各种输送链撬体传输过程中,撬体的堵车情况多数为验撬传感器或者触发升降机上升的传感器检测,没有专门的检测机构对堵车这一故障进行检测,往往导致检测不够精确、及时,可能造成因堵车造成挤车甚至掉车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实时精确反映涂装输送链堵车情况且结构简单的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第一平衡杆、第一转轴、第一弹簧部件、第一感应装置、第一触发滚轮部件和第二触发滚轮部件,所述第一平衡杆安装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平衡杆与第一弹簧部件铰接,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弹簧部件装连,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处对应安装有检测弹簧形变的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一平衡杆具有A、B两端,所述第一平衡杆的A、B两端分别装有第二感应装置和第三感应装置,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位于第一平衡杆的A端的垂直向上的方向,第二触发滚轮部件位于第一平衡杆的B端的垂直向上的方向。
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包括导杆、导套和弹簧,所述第一平衡杆与导杆铰接,所述导套套装在导杆外,所述弹簧套装在导套外,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安装在导杆的下方。
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包括导杆、导套和弹簧,所述第一平衡杆与第一弹簧部件的导杆铰接,所述导套套装在导杆外,所述弹簧套装在导套外,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安装在导杆的上方且与第一平衡杆相接触。
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包括导杆、导套和弹簧,所述第一平衡杆与导杆铰接,所述导套套装在导杆外,所述弹簧套装在导套外,所述导套下端具有法兰边,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安装在导套的法兰边下方。
还包括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与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装连,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一触杆,所述第一触杆位于第一导向槽内。
还包括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触发滚轮部件与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装连,所述第二触发滚轮部件包括第二滚轮和第二触杆,所述第二触杆位于第二导向槽内。
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包括第一转向轴、第一感应支架和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感应支架与第一转向轴铰接,所述第一感应支架与第一传感器相接触。
所述第三感应装置包括第二转向轴、第二感应支架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感应支架与第二转向轴铰接,所述第二感应支架与第二传感器相接触。
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和第三感应装置均为带复位弹簧的传感器。
所述第一平衡杆的A端、B端内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离开A端的距离与第二压缩弹簧离开B端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触发滚轮部件和第二触发滚轮部件将滑撬的位置变化传给第一平衡杆,第一平衡杆做出反应,再通过第一感应装置、第二感应装置和第三感应装置感受该位置变化,从而能实时精确反映涂装输送链堵车情况,且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从机械检测出发,避免电气检测的种种缺陷、不足。能够有效的阻止车体挤车,避免因长时间挤车而造成的掉车事故,同时作为附加功能能够检测撬体变形情况,以及撬体是否脱离滚床轨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簧部件3与第一感应装置4的位置关系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簧部件3与第一感应装置4的位置关系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簧部件3与第一感应装置4的位置关系图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堵车检测示意图之一;
图7为图6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堵车检测示意图之二;
图9为图8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堵车检测示意图之三;
图11为图10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堵车检测示意图之四;
图13为图12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撬体QT变形的示意图之一;
图15为图14的俯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撬体QT变形的示意图之二;
图17为图16的俯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撬体QT变形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骠马涂装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骠马涂装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2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式喂料机下部清扫装置
- 下一篇:智能螺旋拉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