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液管管材挤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1726.2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7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华;袁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建华;袁晔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B29C47/38;B01L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液管 管材 挤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液管生产机械,特别是一种移液管管材挤出机。
背景技术
移液管是一种用于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的量器,其一般由塑料制成。它的生产加工,是需要经过熔融塑料、挤出、模具塑形、冷却、切管等工序的。这样便需要有一种移液管管材挤出机,来配套生产这种塑料移液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方便快速生产塑料移液管的移液管管材挤出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移液管管材挤出机,其包括:进料单元,其供外设的塑料颗粒输入进料;加温挤出单元,其与所述进料单元相联接,用于将从进料单元输出的塑料颗粒加温熔融并挤出;冷却定型单元,其与加温挤出单元的输出端相联接,用于将从加温挤出单元中挤出的半熔融状塑料移液管冷却定型;切管单元,其与冷却定型单元联接,用于切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运输单元,其设置在冷却定型单元与切管单元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运输单元为具有上下两滚筒组的牵引装置,所述上下两滚筒组在工作时压住从冷却定型单元输出的塑料移液管并旋转带动其前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温挤出单元为一注塑装置,其具有料筒和位于料筒内的螺杆,所述料筒的输出端设有挤出机头,挤出机头与冷却定型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单元为设置在料筒上的进料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定型单元为一具有入口与出口的长水槽,所述入口处设置有真空定径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管单元为自动切管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互相联接的进料单元、加温挤出单元、冷却定型单元与切管单元组成生产机械,能够方便地将塑料原料制作成需要的移液管,并且出管切管成型快捷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高效高精度生产,广泛用于生产塑料移液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部件单元联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移液管管材挤出机,其包括:进料单元1,其供外设的塑料颗粒输入进料;加温挤出单元2,其与所述进料单元1相联接,用于将从进料单元1输出的塑料颗粒加温熔融并挤出;冷却定型单元3,其与加温挤出单元2的输出端相联接,用于将从加温挤出单元2中挤出的半熔融状塑料移液管冷却定型;切管单元5,其与冷却定型单元3联接,用于切管。具体地,所述塑料颗粒为聚苯乙烯颗粒,当然,为了更精确地控制各个单元运作,本实用新型还配备有计算机系统来管理生产动作。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运输单元4,其设置在冷却定型单元3与切管单元5之间。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运输单元4为具有上下两滚筒组41的牵引装置,所述上下两滚筒组41在工作时压住从冷却定型单元3输出的塑料移液管并旋转带动其前进。具体地,所述滚筒组41的外圆周应覆有包裹物,防止压坏塑料移液管,如果条件允许,所述运输单元4也可采用其他的如机械臂、人工牵引等方式来实现运输。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温挤出单元2为一注塑装置,其具有料筒21和位于料筒21内的螺杆22,所述料筒21的输出端设有挤出机头23,挤出机头23与冷却定型单元3的输入端相连。具体地,所述螺杆22为高速螺杆,挤出机头23内设置有合适的渐变收窄管道,将熔融塑料诱导成型为适合的管径的塑料移液管半成品。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单元1为设置在料筒21上的进料斗11。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冷却定型单元3为一具有入口与出口的长水槽32,所述入口处设置有真空定径装置31。所述真空定径装置31是利用抽真空产生负压的原理,把依然具有可塑性的塑料移液管半成品吸附在内芯上,形成管径确定的移液管。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切管单元5为自动切管机51。所述自动切管机51为现有的一种自动切管的机器,其具有快速、定长精准的特点,将长条的塑料移液管胚料截取出需要的长度,能更好地辅助生产线生产。当然,如果有特殊需求,亦可采用人工切管的方式切管。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建华;袁晔,未经袁建华;袁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17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