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PI膜贴镍连接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1320.4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5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周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泰科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远航精密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2 | 分类号: | H01M2/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42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pi 膜贴镍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用镍连接片,尤其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的带有绝缘膜的镍连接片,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PI膜贴镍连接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之间的串并联通常采用镍片连接。现有的镍连接片通常是直接裸露的,长期与电池的外壁摩擦而容易产生毛刺,毛刺刺破电池外绝缘薄膜而直接与连接片接触,极易造成短路而使电池损坏。因此,现有的镍连接片不能满足抗腐蚀性和耐磨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电池用镍连接片所存在的抗腐蚀性差、不耐磨的问题,提出一种抗腐蚀性强、耐磨性好,能起到绝缘作用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PI膜贴镍连接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PI膜贴镍连接片,它包括镍连接片本体,所述的镍连接片本体的外表面包裹有聚酰亚胺薄膜即PI膜。
本实用新型的PI膜的厚度为50-100u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PI膜贴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镍连接片上,可增强其抗腐蚀性、耐磨性,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了连接片因长期与电池的外壁摩擦而产生毛刺,毛刺刺破电池外绝缘薄膜而直接与连接片接触,容易造成短路而使电池损坏的问题,使得镍连接片与电池的连接处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中的PI膜采用透明PI膜,(1)产品毛边﹤0.0 25mm;(2)平整度:≤0.05mm/m;(3)界面结合强度高于7MPa。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1、镍连接片本体;2、PI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PI膜贴镍连接片,它包括镍连接片本体1,所述的镍连接片本体1的外表面包裹有聚酰亚胺薄膜即PI膜。PI膜2的厚度为50-100um。
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 film,简称PI膜, 薄膜呈黄色透明,相对密度 1.39~1.45,有突出的耐高温、耐辐射、耐化学腐蚀和电绝缘性能,可在250~280℃空气中长期使用。玻璃化温度分别为280℃(Upilex R)、385℃(Kapton)和500℃以上(Upilex S)。20℃时拉伸强度为200MPa,200℃时大于100MPa。特别适宜用作柔性印制电路板基材和各种耐高温电机电器绝缘材料。
聚酰亚胺是目前已经工业化的高分子材料中耐热性最高的品种,由于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所以可以作为薄膜、涂料、塑料、复合材料、胶粘剂、泡沫塑料、纤维、分离膜、液晶取向剂、光刻胶等在高新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能手”。 聚酰亚胺薄膜又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有机聚合物薄膜 , 是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氨基二苯醚(ODA)在极强性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经缩聚并流涎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它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 电性能 、 化学稳定性以及很高的抗辐射性能、 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 (-269 ℃至 + 400 ℃ )。1959 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合成出芳香族聚酰亚胺 ,1962 年试制成聚酰亚胺薄膜 (PI薄膜 ),1965 年开始生产 , 商品牌号为 KAPTON。我国 60 年代末可以小批量生产聚酰亚胺薄膜,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宇宙飞船、火箭导弹、原子能、电子电器工业等各个领域。
本实用新型将PI膜贴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镍连接片上,可增强其抗腐蚀性、耐磨性,起到绝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泰科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远航精密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泰科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远航精密合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13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