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通道多层薄腔式热交换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91291.1 | 申请日: | 2011-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2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戴佩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佩裕 |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4H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 地址: | 315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多层 薄腔式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燃气热水器,燃气壁挂炉,热水锅炉。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热水器已走进千家万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之一,为人们所熟知。热水器的热交换器是其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热水器质量的好坏。现有热水器的热交换器主要采用迂回的铜管外套各类型集热片,通过燃烧器烘烤对集热片加热,使集热片受热,热量再由集热片导热到铜管,再由铜管导热于水,与水发生热交换。现有热水器的热交换器因为结构设置存在不合理性,水只能在的圆形的铜管内流动,与铜管的接触面积小,故水不能充分地与铜管壁进行热交换,故大量的热能随着热空气被强排功能排到室外,造成热能损失;更为主要的是,现有的热交换器都是单筒式,热能利用效率还相对较低。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可有效提高热能利用效率的多腔型多层薄腔式热交换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多通道多层薄腔式热交换器,包括首层金属板、尾层金属板,设于首层金属板与尾层金属板之间的多层中层金属板;所述首层金属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凹盆和与所述两个第一凹盆盆口周沿固定连接的金属薄板,所述第一凹盆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尾层金属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凹盆和与所述两个第三凹盆盆口周沿固定连接的金属薄板,所述第三凹盆上设有出水口;所述中层金属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凹盆和与所述两个第二凹盆盆口周沿固定连接的金属薄板,第二凹盆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凹盆与相对应的第二凹盆以及与相对应的第三凹盆的大小形状相同,所述首层金属板、多层中层金属板以及尾层金属板通过对应的第一凹盆、第二凹盆以及第三凹盆的依次同方向叠加固定密封连接,并且在对应相邻叠加的第一凹盆与第二凹盆之间、相邻叠加的两个第二凹盆之间以及相邻叠加的第二凹盆与第三凹盆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进水口、通孔以及出水口形成水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盆、第二凹盆以及第三凹盆均包括凹盆侧壁与凹盆底面,所述凹盆侧壁与凹盆底面之间所形成的内角大于90°,所述凹盆底面的整体平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或三角形,所述进水口、通孔以及出水口设于凹盆底面上;所述第二凹盆的凹盆底面周边设有若干细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盆、第二凹盆以及第三凹盆内外壁上均设有饰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盆、第二凹盆以及第三凹盆通过其凹盆侧壁依次平行叠加,相邻叠加的凹盆侧壁接触处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设于凹盆底面一侧的大孔或者分散设于凹盆底面上的若干小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盆、第二凹盆、第三凹盆与各自盆口周沿固定连接的金属薄板是一体成型的,金属薄板即形成为集热片,各相邻两个金属薄板之间另嵌设有金属集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首层金属板、尾层金属板,中层金属板由铜、铝或钢制成,所述首层金属板的厚度大于中层金属板的厚度,所述尾层金属板的厚度大于中层金属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首层金属板和尾层金属板之间有连接杆在外围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包括首层金属板、中层金属板和尾层金属板。本实用新型的首层金属板至少包括两个第一凹盆,中层金属板上相对应地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凹盆,尾层金属板上相对应地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凹盆,所述第一凹盆与相对应的第二凹盆以及与相对应的第三凹盆的大小形状相同;所述首层金属板、中层金属板和尾层金属板通过相对应的第一凹盆、第二凹盆以及第三凹盆依次叠加固定密封连接,多个第一凹盆与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凹盆以及与相对应的多个第三凹盆之间通过多个进水口、通孔、出水口形成多个水流通道;在每个通道内相邻叠加的第一凹盆与第二凹盆之间、相邻叠加的两个第二凹盆之间以及相邻叠加的第二凹盆与第三凹盆之间形成腔体,且腔体厚薄大小以及外围四周的集热片大小可以根据需要和换热效果而设计决定,腔体极大地增加了与单位水量的接触面积,且多通道形成的并联腔体能使接触面成倍增加,同体金属导热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只需对中部密集的集热片进行加热,在各金属薄片之间形成强烈对流,其热能利用效率获得极大的提高。故而大大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热能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Y-Y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K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X-X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佩裕,未经戴佩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12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