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泥沙分离漏斗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90909.2 | 申请日: | 2011-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8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南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方圆造船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26 | 分类号: | B01D21/2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泥沙 分离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泥沙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几轮港口、航道建设高潮中,我国各航道局从国外购置了一些耙吸挖泥船,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也研制开发了许多新产品,开始了大中型耙吸挖泥船的研究和制造,并在港航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如今随着船型及装舱量越来越大,国内外疏浚公司和相关科研院所都非常重视疏浚技术的不断创新,促成了疏浚设备的迅速升级换代,应用在船上的挖泥技术更是发展迅速。但其中重要装舱环节泥浆脱水分离技术却往往被忽视,目前一直停留在自然沉淀与升降溢流筒相结合的阶段,实际上这项技术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船舶营运成本、疏浚环保、作业效率及最终挖泥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泥沙分离漏斗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泥沙分离漏斗,包括主体、进水涵洞、出泥口,其特征在于主体上设置悬栅、悬板,悬板一侧设置溢流口。
所述的泥沙分离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涵洞沿切线方向与悬板一端相连。
所述的泥沙分离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栅和悬板组成漏斗盖。
上述的泥沙分离漏斗,结构简单,较之以往耙吸挖泥船泥浆脱水分离技术采用自然沉淀与升降溢流筒相结合的方式,不仅降低了船舶营运成本、提高了挖泥产量和挖泥效率,且溢流效率更高,减少海洋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泥沙分离漏斗,包括主体1、进水涵洞5、出泥口6,其特征在于主体1上设置悬栅2、悬板3,悬板一侧设置溢流口4,2进水涵洞5沿切线方向与悬板3一端相连,悬栅2和悬板3组成漏斗盖。
泥水从进水涵洞5进入漏斗产生旋流,此时的水在悬板3下方流动,由于泥与水的比重不同的原故及轴向螺旋流的共同作用力下,在旋流场中泥水会逐渐分离,泥会沿着漏斗壁进入底部的出泥口6,通过出泥口6排入泥舱中,而大量的水则会通过悬栅2往上冒,到达悬板3上方,再通过溢流口4被排入大海,较之以往等待泥沙沉淀的方式,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溢流时间,提高了输送效率,且沉淀更加彻底,解决了悬移质淤泥不易沉淀的难题。
泥沙分离漏斗在船上的位置可设置在泥舱上部,其进水涵洞接至泥泵出口,下端出泥口接至原扩散口或直接排入到泥舱,清水由溢流口直接侧排入大海,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无需任何配套设备,不影响原耙吸挖泥船的总体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方圆造船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方圆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09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过滤小车
- 下一篇:摆动式污水加速沉淀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