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氨氮高有机物河网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0799.X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6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氨氮高 有机物 河网 一体化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是高氨氮高有机物河网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杭嘉湖平原是浙江省最大的堆积平原,位于太湖以南,钱塘江和杭州湾以北,天目山以东。包括嘉兴市全部,湖州市大部以及杭州市的东北部。境内水网密布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分布密度达到12.7km/km2。但杭嘉湖平原河网水质污染情况较严重,因内河河网相互贯通,其水质既受上游水污染的影响,又受到本地污染源的危害。该区域河水作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以高氨氮、高有机物(CODmn)污染为主,间有季节性锰超标,色度、浊度较高,是饮用水处理的难题。
目前在杭嘉湖地区针对高氨氮高有机物河网水的城市供水净水厂普遍采用了生物处理工艺,并辅以臭氧活性炭等处理技术,但是在冬季低温期氨氮等指标处理效果仍很难满足处理要求。近年来,超滤技术作为第三代水处理技术的核心得到快速发展,但膜处理性能仅表现在对悬浮物以及胶体的截滤作用,对氨氮等溶解性物质并无去除作用。因此需要开发高氨氮高有机物河网水的易于设备化集成化的一体式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河网水处理设备技术的高氨氮高有机物的处理效果不佳、冬季低温期微生物活性降低导致处理效果降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分将生物作用与超滤膜特点有机结合、提升有机物处 理效果、有效避免冬季低温期处理效果降低的高氨氮高有机物河网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氨氮高有机物河网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所述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一体式装置主体和产水箱,所述一体式装置主体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和溢流口,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一体式装置主体内腔的底部,所述溢流口位于一体式装置主体内腔的上部,所述一体式装置主体中部设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两侧区域上下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中间隔板右侧下部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中间隔板左侧连通,所述中间隔板左侧上部为填料区,所述中间隔板左侧下部安装膜组件,所述出水口在一体式装置主体内腔与膜组件相连,所述出水口在一体式装置主体外部与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一支管与产水泵连通,所述产水泵与所述产水箱的进口连通,所述产水箱的反冲洗口与反冲洗泵连通,所述反冲洗泵通过第二支管与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上均安装受控电磁阀。
进一步,所述中间隔板右侧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气溶气头,所述第一进气溶气头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所述第一进气溶气头与第一空气泵连接;所述中间隔板左侧的底部设有第二进气溶气头,所述第二进气溶气头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所述第二进气溶气头与第二空气泵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高氨氮高有机物河网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内部布置可在气流作用下随水流流动的用于饮用水处理的活性炭,活性炭满布于一体式装置主体内腔并随水流运动。
所述进水口与用以控制进水方向向上的配水头连通,所述配水头位于所述中间隔板右侧。
所述一体式装置主体的上部安装液位控制器。
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安装第一电磁阀,所述排污口连接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安装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空气泵与第一进气溶气头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空气泵与第二进气溶气头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四电磁阀。
所述第一支管上安装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二支管上安装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一空气泵与第一进气溶气头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三流量计,所述第二空气泵与第二进气溶气头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四流量计。
所述第一支管上安装压力表或真空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充分利用超滤膜的机械截滤作用,分割HRT和SRT,有效保持装置内部微生物数量;悬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以及以其为载体的微生物将协同填料区微生物应对低温期微生物活性降低的难题,从而使氨氮、有机物以及其它物质得到有效降解。作为适用于高氨氮高有机物水源水的新型产水装置具有运行可靠、使用方便、维护较方便、可实现自动化控制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高氨氮高有机物河网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07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