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源及使用该背光源的显示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89923.0 | 申请日: | 2011-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9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敏;郑其敏;储嘉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赵爱军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源 使用 显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来自独立光源的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源及使用该背光源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显示设备的一种的液晶显示器(LCD)已经成为平板显示领域的主流。LCD是通过两片导电玻璃形成的电场驱动其间的液晶来实现显示的,由于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因此LCD需要通过外部光源实现透射或反射显示。现有的LCD大多数是透射型的,对于透射型LCD,背光源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LCD背光源依据光源的位置不同分为侧光式背光源和直下式背光源。
侧光式背光源主要包括冷阴极荧光管光源和导光板。导光板主要功能是藉由光散乱原理将入射的平行光转换成平面光。导光板是表面光滑的板块。然后利用高反射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导光板的底面用网版印刷的方式印上扩散点,冷阴极荧光灯位于导光板的一侧边外部,冷阴极管所发出的光向导光板另一端传导,当光线射到扩散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由导光板正面射出。
现有技术中多用体积较小的发光二极管(LED)替代冷阴极荧光管作为背光源的光源,以减少背光源的厚度,进而减小显示器的厚度。然而,由于LED集中度较高,聚光能力较强,容易生成光点,因此要想在出光面获得均匀的光,就需要设置多个LED或增加导光板的厚度,由此增加了背光源的生产制造成本,并制约其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需用LED数量较少,出光均匀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需用LED数量较少,出光均匀的背光源的显示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包括导光板、LED光源,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边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LED光源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之间设有全反射部。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其中,所述容纳部为凹槽,所述全反射部为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的锥形槽,所述锥形槽呈倒立状,所述锥形槽的底端靠近且对正所述凹槽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其中,所述凹槽处于所述第一侧边的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其中,所述凹槽为多个,所述多个凹槽均匀分布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边上,所述每个凹槽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之间均开有一个所述锥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其中,所述凹槽与槽口相对的第一内壁为向所述导光板内凸出的半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其中,所述凹槽内用于放置所述LED光源的第二内壁上粘附吸光层。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其中,所述锥形槽为V形锥槽。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其中,所述锥形槽的V锥角θ角度满足:
所述锥形槽的开口直径C同所述凹槽的高度A的关系满足公式:
所述凹槽的宽度B同所述凹槽的高度A的关系满足公式: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其中,所述导光板的第二侧边表面、所述导光板的 第三侧边表面、所述导光板的第四侧边表面及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边表面分别设置有反光板。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源,所述背光源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
经过全反射部的全反射,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的导光板正面出光更为均匀。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通过全反射部增强了光的全反射作用,消除了LED光源可能产生的聚光点,使得制造少量或单颗灯的中大尺寸背光源成为可能,同时降低了背光成本,提升产品功效,使得大尺寸导光板朝更薄的方向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设备因为使用需用LED数量较少,出光均匀的背光源而大大降低成本,产品功效得以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包括导光板1和LED光源2。图1中的上平面为导光板1的出光面16。导光板1是表面光滑的板块。导光板1的第一侧边上设有用于容纳LED光源2的容纳部,容纳部与导光板1的出光面16之间设有全反射部。
在导光板1的第一侧边11上开有一个用于容纳LED光源2的凹槽3。凹槽3处于第一侧边11中心位置。凹槽3即为上述容纳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的其他实施例中,当导光板1的尺寸较大,凹槽3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凹槽3均匀分布于导光板1的第一侧边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99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路灯模组
- 下一篇:一种具有热电分离的LED发光模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