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环放电单元式空气净化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89563.4 | 申请日: | 2011-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6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常向群;蒋仁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仁山 |
| 主分类号: | A61L9/16 | 分类号: | A61L9/16;A61L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 地址: | 065200 河北省三河市燕***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电 单元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点环放电单元式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1854年,一个名叫约翰斯·滕豪斯的人在前辈发明的基础上又取得新进展:通过数次尝试,他了解到向空气过滤器中加入木炭可从空气中过滤出有害和有毒气体。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开始进行放射性物质研究,他们需要研制出一种方式过滤出所有有害颗粒,以保持空气清洁,使科学家可以呼吸,于是HEPA过滤器应运而生。在20世纪50、60年代,HEPA过滤器一度非常流行,很受防空洞设计和建设人员欢迎。
进入20世纪80年代,空气净化的重点已经转向空气净化方式,如家庭空气净化器。过去的过滤器在去除空气中的恶臭、有毒化学品和有毒气体方面非常好,但不能去除霉菌孢子、病毒或细菌,而新的家庭和写字间用空气净化器,不仅能清洁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还能净化空气,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灰尘、花粉、霉菌孢子等。
目前,空气净化器中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和介质,使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空气。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低温非对称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技术、吸附技术、负离子技术、负氧离子技术、分子络合技术、光触媒技术、TIO2技术、HEPA高效过滤技术、静电集尘技术、活性氧技术等;材料技术主要有:光触媒、活性炭、合成纤维、HEAP高效材料、负离子发生 器等。目前国内市场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多采为复合型,即同时采用了多种净化技术和材料介质。
根据检索得知,空气净化器的专利很多,但是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于利用低温非对称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技术制造的空气净化器,基本上都存在正负极间的放电产生的电离区不均匀,电离杀菌不全面,只能由部分负氧离子的强氧化杀菌,结构复杂效果不理想,需外风力才能有一定的风量的问题,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93216908.2)披露了一种空气的消毒、灭菌与除臭装置,其特点是本装置有一个高压放电灭菌吸尘腔,内腔中央有放电极,在放电极上安装多个放电针,高压放电灭菌吸尘腔的一端还连接有除臭器。该发明的不足之处在于正负极间的放电产生的电离区不均匀,电离杀菌不全面,只能有部分负氧离子的强氧化杀菌,结构复杂效果不理想,需外风力才能有一定的风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低温非对称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技术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除异味的不彻底,且能耗大,需要设计风机等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度提高空气净化率,使空气通过电离场,并产生风压,不需要另加使空气流动的风机,并且耗能低的空气净化器,这就是点环放电单元式空气净化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点环放电单元式空气净化器,包括机壳(2)、电源(14)、滤芯(8)和出风罩(9),机壳(2)设有进风口(16)和出风口(13),滤芯(8)安 装于机壳(2)的进风口(16)和出风口(13)之间,出风罩(9)扣接在机壳(2)上,电源(14)采用高频高压电路供电,高频高压电路由整流堆(17)、高频振荡电路(18)和高压变压电路(19)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点环放电单元(15),所述的点环放电单元(15)安装于机壳(2)的进风口(16)和滤芯(8)之间,其通过导线与电源(14)连接;
所述的点环放电单元(15)是由电极绝缘支架(6)、电极针(3)和放电环(11)构成;
所述的电极针(3)为针形电极,针尖(3-1)为针形电极放电点,针尾(3-2)为导线连接处;
所述的放电环(11)为带有圆孔的方形电极,圆孔边为环形电极放电环边(11-3),放电环(11)相邻的两个外边缘中心点位置分别有凸起(11-1);
所述的电极绝缘支架(6)为整体式构筑物,其底板(6-4)是带有圆孔的正方形底板,正方形底板一面的四条边边缘的中心点位置各有一立柱(6-3),立柱(6-3)的顶端通过四条相互垂直的拉筋(6-1)与顶面中心点位置的圆柱体(6-2)连接,圆柱体(6-2)轴线上开有孔(6-9),立柱(6-3)分别设有梯形插接机构,圆柱体(6-2)的底面到放电环(11)之间形成一个放电空间(6-10);
所述的电极针(3)安装于所述的电极绝缘支架(6)圆柱体轴线上的孔(6-9)内,针尾(3-2)置于电极绝缘支架(6)外,针尖(3-1)穿过孔裸露于放电空间(6-10)内;
所述的放电环(11)通过固定装置(11-3)安装于所述的电极绝缘支架底板(6-4)的另一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仁山,未经蒋仁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95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