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灭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9542.2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1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时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瑞科冲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断路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灭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背景技术
图1和图2显示了一种传统的用于塑壳断路器的灭弧系统,该种灭弧系统包括设有静触点(51)的静触头(5)、引弧件(6)和灭弧罩(4);所述灭弧罩(4)包括壳体(1)和嵌置在壳体(1)中的多个灭弧栅片(2);所述引弧件(6)的基本形状为V字形,其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静触头(5)上,另一端指向灭弧罩(4)中最下方的一个灭弧栅片(2);该种灭弧罩(4)必须与外接引弧件(6)配套使用,所以需要在静触头(5)上为引弧件(6)预留安装位置和安装孔,会增加静触头(5)的制造工序和制造成本,也浪费了材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操作较为简便且降低整体成本的用于塑壳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包括灭弧罩和设有静触点的静触头;所述灭弧罩包括壳体和嵌置在壳体中的多个灭弧栅片;所述各灭弧栅片设置在静触点的同一侧;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灭弧栅片在其接近静触点的末端设有倾斜朝下延伸的引弧角。
上述方案中,位于最上方的一个灭弧栅片在其接近外接静触点的末端设有倾斜朝上延伸的引弧角。
上述方案中,所述引弧角是该灭弧栅片的部分板体折弯所形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把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灭弧栅片在其接近外接静触点的末端设有倾斜朝下延伸的引弧角,使其能够直接从静触点处引弧,从而不再需要像传统灭弧系统一样,另外单独设置一个引弧件,从而在组装灭弧系统时操作较为简便且能够有效降低灭弧系统整体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灭弧系统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灭弧系统的一种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灭弧系统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所示标记为:壳体1,灭弧栅片2,引弧角3,灭弧罩4,静触头5,静触点51,引弧件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3至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灭弧系统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灭弧系统,见图3和图4,该灭弧系统包括灭弧罩4和设有静触点51的静触头5;所述灭弧罩4包括壳体1和嵌置在壳体1中的多个灭弧栅片2;所述各灭弧栅片2设置在静触点51的同一侧;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灭弧栅片2在其接近静触点51的末端设有倾斜朝下延伸的引弧角3。位于最上方的一个灭弧栅片2在其接近外接静触点51的末端也设有倾斜朝上延伸的引弧角3。所述引弧角3是该灭弧栅片2的部分板体折弯所形成。
本实施例中,通过把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灭弧栅片2在其接近外接静触点51的末端设有倾斜朝下延伸的引弧角3,使其能够直接从静触点处引弧,从而不再需要像传统灭弧系统一样,另外单独设置一个引弧件,从而在组装灭弧系统时操作较为简便且能够有效降低灭弧系统整体的制造成本。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瑞科冲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瑞科冲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9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静电性超细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