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磁夹具的引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9431.1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8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谢云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翔宇密封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磁 夹具 引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磁夹具的引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脉冲充磁机采用侧面板接线柱引出高压(可高达4000伏)大电流(可达几万安培),为了安全,还带有防护罩,它与充磁夹具之间的连线是专用的高压大电流电缆线,其长度约1.5-2.0米。引线长,损耗大,分布电感大,脉冲电流峰值受限,影响充磁效果。由于是高压大电流,还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磁夹具的引入结构,易与充磁夹具实现安全连接,接触电阻低,安全可靠,工作台面无暴露高压点,更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充磁夹具的引入结构,包括机箱外引线铜排、电极板、充磁夹具外部绝缘压板和绝缘台板,所述机箱外引线铜排设于所述绝缘台板的底面,所述电极板包括本体和本体一端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竖直向下穿过所述绝缘台板,所述充磁夹具外部绝缘压板覆盖所述电极板本体,所述机箱外引线铜排的一端与所述折弯部固定,另一端与充磁机机箱绝缘板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机箱外引线铜排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折弯部固定,以便于安装和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机箱外引线铜排的外表由绝缘带包裹,以加强机箱外引线铜排的绝缘性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台在充磁机侧面,引线短,大大减少电感和电阻,减少线路损耗,提高脉冲电流幅值,改进充磁效果;引线固定,且在工作台下方,绝缘效果好,安全系数高;易与充磁夹具实现安全连接,接触电阻低,安全可靠,工作台面无暴露高压点,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磁夹具的引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充磁夹具的引入结构,包括机箱外引线铜排2、电极板3、充磁夹具外部绝缘压板4和绝缘台板5,所述机箱外引线铜排2设于所述绝缘台板5的底面,所述电极板3包括本体31和本体31一端的折弯部32,所述折弯部32竖直向下穿过所述绝缘台板5,所述充磁夹具外部绝缘压板4覆盖所述电极板本体31,所述机箱外引线铜排2的一端与所述折弯部32固定,另一端与充磁机机箱绝缘板1固定。所述机箱外引线铜排2的一端通过螺栓6与所述折弯部32固定。所述机箱外引线铜排2的外表由绝缘带包裹。
本实用新型是脉冲充磁机高压大电流输出到充磁夹具的辅助装置。脉冲充磁机通过机箱外引线铜排2和电极板3对充磁夹具进行充磁,大电流引出线(铜排)在工作台下方,且经绝缘包带处理。与夹具引线的连接采用铜排平面压紧连接,接触电阻更低,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翔宇密封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翔宇密封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94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