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碳罐控制阀降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9334.2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1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喆;胡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伟世通发动机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112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控制 阀降噪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噪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碳罐控制阀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在中国的广泛使用和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譬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而噪音标准又是舒适性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目前汽车电喷系统中,碳罐控制阀的噪音已经成为整个电喷系统中噪音产生的重要来源,碳罐控制阀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是:将汽车油箱内产生的,并经过碳罐吸附杂质后的燃油蒸汽,在发动机运行需求以及发动机ECU的控制下,通过阀体内电磁阀阀门的开合,重新回输到发动机进气歧管中,并和新鲜空气一起进入发动机缸内进行燃烧。
现有的碳罐控制阀一般都由上壳体、下壳体以及上、下壳体内的碳罐电磁阀组成,安装时都是将碳罐控制阀安装在车体的碳罐控制阀支架上,其噪音的产生机理是由于阀片的高速开合,造成整个阀体不同方向的振动,并与车体上的碳罐控制阀支架间产生碰撞,从而发出和阀体振动同频的噪声。尤其是在占空比较高(阀体工作负荷大)时,产生的噪音将会明显影响整车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碳罐控制阀降噪结构,能有效降低碳罐控制阀与碳罐控制阀支架间因碰撞产生的噪音,提高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汽车碳罐控制阀降噪结构,包括阀体和用于安装阀体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与车体固定,在阀体和支架之间设有减震垫。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上、下壳体内的碳罐电磁阀,在上壳体上设有发动机进气歧管和碳罐控制阀接线柱,下壳体端部设有碳罐进气管道,所述减震垫呈环形并套设在下壳体上,且该减震垫上边缘向外翻折,该翻折部分的上表面与上壳体的下表面贴合,支架的下端与车体固定,其上端位于减震垫的翻折部分下方;这样能够使碳罐控制阀阀体与支架之间所产生的任意方向的碰撞得到缓冲,从而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垫为橡胶垫,制作方便且成本更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阀体与支架之间设置减震垫,这样能够使因碳罐电磁阀阀片高速开合时所产生的振动导致的阀体与支架间的碰撞得到缓冲,从而有效降低噪音,提高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减震垫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碳罐控制阀降噪结构,包括阀体和用于安装阀体的支架7,所述支架7的下端与车体固定,在阀体和支架7之间设有减震垫6。
所述阀体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设置在上、下壳体内的碳罐电磁阀,在上壳体1上设有发动机进气歧管3和碳罐控制阀接线柱4,下壳体2端部设有碳罐进气管道5,所述减震垫6呈环形并套设在下壳体2上,且该减震垫6上边缘向外翻折,该翻折部分的上表面与上壳体1的下表面贴合,支架7的下端与车体固定,其上端位于减震垫6的翻折部分下方,这样能够使碳罐控制阀阀体与支架7之间所产生的任意方向的碰撞得到缓冲,从而降低噪音,所述减震垫6为橡胶垫,使成本更低、加工更方便。
通过在阀体与支架之间设置减震垫6,这样能够使因碳罐电磁阀阀片8高速开合时所产生的振动导致的阀体与支架7间的碰撞得到缓冲,从而有效降低噪音,提高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伟世通发动机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伟世通发动机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9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棉、毛、麻的机下杂质分离机构
- 下一篇:一种简易油剂计量泵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