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8234.8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3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宝纯;李桂艳;隋晓红;黄磊;张鹏远;孙树华;杨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6 | 分类号: | G01N1/36;G01N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式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备试样用的夹具,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式试样夹具。
背景技术
为观测金属材料显微组织,首先要对样品进行预先的样品制备,在制备的过程中,研磨抛光是关键的一步。在研磨抛光过程中,若对样品夹持不牢靠,会使磨制面倾斜,影响研磨抛光效果,这对组织观察不利。由于样品尺寸的大小不等,形状有棱柱状、圆柱状和片状等,导致了对其夹具性能要求的提高。尤其对于自动抛光机用的夹具,为使抛光快速、高效,满足一次能夹持多个样品,且各样品受力均衡,所以对其性能的要求更高。
名为“一种金相试样夹具”的中国专利(专利号:CN201163266Y)介绍了一种用于夹持片状试样的夹具,该夹具通过拧紧螺栓将一批片状试样夹持在上、下夹板之间,这对夹持力以及夹板的刚度要求很高。若夹持不紧,试样间会存留杂质,影响金相的观测。名为“一种试样抛光夹具”的中国专利(专利号:CN200960630Y)需要用永磁体固定试样,这对于镶嵌的试样或没有磁性的材料不适用,并且对试样的长度和宽度都有要求。名为“金相试样抛光机”的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1671A)提供一种试样夹持盘,其通过旋钮顶丝与试样单点接触以实现对试样的夹持,这会导致试样的受力不均,而难于夹紧。此外,用螺丝或螺栓拧紧的方式对试样进行夹持,都容易产生样品受夹持力不均匀、夹具工作不持久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方便、快速、牢靠地装夹试样的充气式夹具。
本实用新型是怎样实现的:该充气式夹具由夹持盒体和盒体内的气囊组成,所述盒体上下开孔,孔型一致,在上下孔之间对称地设有2片与孔型相匹配的夹片,夹片的上下两端都带有凸沿,并与盒体的上下内表面零距离接触,夹片可自由滑动,气囊的形状与盒体内腔相对应,气囊的气嘴露在盒体外。
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夹具所述的夹持盒体由上盒体和下盒体两部分组成,采用螺纹或销钉固定连接;所述的气囊上连接有压力表,安设在盒体上;所述盒体上可以上下开一个孔,也可以开多个孔,可以是一种孔型,也可以是多种孔型,如棱柱状、圆柱状或片状;所述的夹片与样品接触的内表面为粗糙面。
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夹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气囊借助气体的压力推动夹片抱紧试样,不仅夹持方便、快速,而且夹持力均匀、牢靠,尤其对多个试样的夹持,效果更为显著。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片状试样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柱状试样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个试样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圆柱试样用C形夹片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棱柱试样用V形夹片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持片状试样用一字形夹片的示意图。
图中1为上盒体,2为下盒体,31为一字形夹片,32为C形夹片,33为V形夹片,4为气囊,5为气嘴,6为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从附图1~附图3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夹具主要由夹持盒体,夹片31、32或33,气囊4,气嘴5和压力表6所组成。夹持盒体包括上盒体1和下盒体2,上、下盒体1和2可通过螺纹配合,也可采用销钉固定连接。上盒体1和下盒体2上开有形状和位置相对应的孔型,两片与孔型相匹配、且对称设置的夹片位于上、下盒体的孔型之间,夹片的上下凸沿与上、下盒体的内表面零距离接触,使夹片可在夹持盒体内自由滑动。气囊4装在夹持盒体内,气囊4与夹持盒体内腔的形状相匹配,但尺寸相对较小。气囊4上连接有气嘴5和压力表6,气嘴5和压力表6可以固定在上盒体1上。夹片与试样接触的内表面为粗糙面。针对多个薄板或片状试样时,可选用图1所示的充气式夹具,并配以图6所示的一字形夹片31;针对一个或多个圆柱状试样时,可选用图2或图3所示的充气式夹具,并配以图4所示的C形夹片32(多个试样的夹具更适用于自动抛光机);针对棱柱状试样时,可选用图5所示的V形夹片33。
使用时,将试样放在盒体孔型内2片夹片之间,然后通过气嘴5对气囊4进行充气,随着气囊4逐渐膨胀,推动夹片抱紧试样,当压力表6达到一定压力,即2~3个大气压时,停止充气。试样研磨抛光后,通过气嘴5将气囊4中的气体放出,即可取出试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82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点胶阀
- 下一篇:一种压缩式喷雾器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