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86714.0 | 申请日: | 2011-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6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国阳 |
| 主分类号: | A01K95/00 | 分类号: | A01K9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配重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主要涉及一种能均匀缠绕结合避免左、右重量不均造成的偏心、晃动及误判,且以方便的组合与拆装可提供重复使用的配重创新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第一种现有配重结构,是直接将配重铅片20卷绕于一钓线10上组成,而其固定必须以工具压合卷绕的配重铅片20而夹持钓线固定,往往会伤及钓线10,及不易拆解更换使用不便等缺点存在。
如图2~图2D所示为第二种现有配重结构,是一铅片座30,该铅片座30包含一适长中空杆体31,且该中空杆体31的两端具有挡体32,提供配重铅片20卷绕组成;该下端的挡体32’可为活动式结构(图2A);如箭头所示,该铅片座30’以一适长杆体两端结合有美式转环33组成(图2B);如箭头所示,该杆体末端直接反折一具开口环体34并配合套结一限位块35限位(图2C);或直接反折一倒R状扣部36(图2D)。又因配重铅片20宽度与两挡体32(或美式转环33)间距离不一定相符造成上、下碰撞现象,而会有反缠情形,为其缺点所在。
如图3所示为第三种现有配重结构,是于铅片座30”两美式转环33间套结一配重体37,其配重体37虽可以刀具消减体积(如图中虚线所示)以适应不同钓场使用需求,但却无法重复使用,为其最大的缺点。
如图4所示为第四种现有配重结构,是可将配重铅片20卷绕于一浮标40插结段上组成,惟此卷绕组合结构其配重铅片20卷绕端面会形成一平切面,而增加抛竿破水阻力,为其最大的缺点。
又如图5的横截面所示,上所述各种现有配合结构,无论是讲配重铅片20卷绕于钓线10(或各式铅片座或浮标),皆会有重量左右不均偏心外,其卷绕的配重铅片20与钓线10(或各式铅片座、或浮标)之间都会有一定的空隙存在,更易有偏心稳定度不佳,风吹晃动率高而造成误判,为现有配重结构的另一缺点。
所以如何针对现有配重结构重量不均易有偏心、晃动率高而造成误判,以及拆解更换不易、使用不便、无法重复使用、会造成上、下碰撞而反缠情形,及会造成破水阻力等诸多缺点改良设计,是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行解决的困难点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能均匀且无间隙缠绕结合,有效避免左、右重量不均造成的偏心、晃动、误判及反缠发生的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方便组合与拆装,及达到重复使用的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视需求弹性调节配重长度,有效避免上、下碰撞造成反缠的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一种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包含一具挠性的铅条和一结合件,该铅条螺旋卷绕于该结合件上。
所述的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其中,结合件为一套管。
所述的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其中,结合件为插结于浮标座上的浮标,具挠性的该铅条螺旋卷绕于浮标下端插结段并配合套结一锥面的限位块组成。
所述的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其中,结合件是一铅片座,该铅片座包含一中空杆体,该中空杆体两端设有挡体。
所述的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其中,该两个挡体中的下端挡体为一活动式结构。
所述的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其中,结合件是一铅片座,该铅片座包含一杆体,该杆体两端结合美式转环。
所述的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其中,结合件包含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结合一美式转环,该杆体的另一端直接由末端反折成开口环体并套结一限位件。
所述的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其中,结合件包含一杆体,该杆体一端结合一美式转环,该杆体的另一端直接由末端反折成扣部并套结一限位件。
所述的钓线配重的改良结构,其中,杆体下方增设一承托铅条的承托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现有配重结构;
图2~图2D是第二种现有配重结构
图3是第二种现有配重结构
图4是第二种现有配重结构
图5是现有配重结构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7~图7D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和图8A是本实用新型铅条长度调节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0~图10B是本实用新型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横截面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在浮标上组成配重结构的实施例。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国阳,未经林国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67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