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以架设多种钓鱼竿的钓鱼竿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5706.4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7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鲁学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学柱 |
主分类号: | A01K97/10 | 分类号: | A01K97/10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杨天休 |
地址: | 132002 吉林省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以 架设 多种 钓鱼竿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竿支架结构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可以架设多种钓鱼竿的钓鱼竿支架,属于钓具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钓鱼活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为了在不同的钓场、鱼情等条件下都能享受到钓鱼的乐趣,有更大的收获,往往要带上可以架设不同钓法钓鱼竿的多种钓鱼竿支架,不但需要支出相应的经费,而且携带和使用都不方便。目前虽然不断有各种不同结构和形式的钓鱼竿支架出现,但是,现有各种钓鱼竿支架的功能仍然比较单一,不能架设不同种钓法的钓鱼竿,而且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调节不方便、架体笨重、固定钓鱼竿的夹紧力不足不可靠、使用效果差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的可以架设多种钓鱼竿的钓鱼竿支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可以架设多种钓鱼竿的钓鱼竿支架,由中心支杆、中心支杆下端的插头、中心支杆上端的具有前托钩和后托钩的托架组成,特点是在托架上活动连接有与托架并排的动杆,动杆的前端位于前托钩处设有前动臂,动杆的后端位于后托钩处设有后动臂。
为了能够夹紧具有不同直径的钓鱼竿,动杆分成带有前动臂的前动杆和带有后动臂的后动杆两部分,在前动杆和后动杆的连接部设有调节前动臂和后动臂之间夹角的调节装置。
前动臂和后动臂之间夹角的调节装置,可以是在前动杆和后动杆的连接部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调节臂杆,在其中一个调节臂杆上固定连接有可以穿过另一 个调节臂杆的调节杆,调节杆另一端设有调节螺母,两个调节臂杆之间设有弹簧,调节调节螺母即可调节两个调节臂杆之间调节杆的距离,从而达到调节前动杆上的前动臂和后动杆上的后动臂之间的夹角的目的。
为了在提起钓鱼竿以后,避免动杆上的后动臂影响下一次放置钓鱼竿,可以在动杆上设有金属定位板,金属定位板对应的托架上设有定位磁铁,使得提起钓鱼竿以后,后动臂自动处于打开位置;也可以在动杆与托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使提起钓鱼竿以后,后动臂自动处于打开位置。
为了调节托架的倾斜角度,托架活动连接在中心支杆的上端,可以在托架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支杆,调节支杆与中心支杆上的角度调节环活动连接,在角度调节环上设有锁紧螺母;也可以在托架与中心支杆的转轴上设有调节锁紧棘轮。
为了避免钓鱼竿支架插入地下以后任意转动,在中心支杆的下部活动连接有防转杆。
为了调节钓鱼竿支架中心支杆的长度,以适用于架设不同种钓法的钓鱼竿,中心支杆由不同直径的至少2段支杆套装制成,在相邻段的支杆之间设有锁紧定位装置。
为了便于携带,特别是对于架设直径比较粗大的钓鱼竿时,位于托架垂直方向的前托和后托钩的尺寸相应也比较大,携带起来十分不便,可以在托架与前托钩以及托架与后托钩之间分别设有托钩转向机构,携带时可以使前托钩和后托钩转到与托架相同的方向,从而便于携带。托钩转向机构由固定连接在托架两端的垂直于托架的转向轴构成,在转向轴上分别套装有与托钩固定连接的转向套,转向套上端的转向轴上装有弹簧,转向套下端的转向轴上设有轴挡;托钩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托架相吻合的定位片。
本实用新型可选用现有的铝型材、不锈钢等通用原材料和零部件,并采用常规的工艺加工制作,容易实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精巧、成本低,体积小、便于携带,调节灵活、使用方便,架竿后对钓鱼竿的锁紧力强,提竿时轻松灵敏自如,可以架设用于各种钓法不同形式和规格的钓鱼竿,广泛应用于江河、湖泊、海滩、水库、鱼塘等各种野外复杂环境下的垂钓,使用效果好,应用范围广,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架设钓鱼竿后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动杆上前动臂和后动臂之间夹角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托架上托钩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学柱,未经鲁学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57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