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热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5266.2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8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顾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全军 |
主分类号: | F24J2/30 | 分类号: | F24J2/30;F24J2/32;F24J2/48;F24J2/4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14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集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中的吸热芯板。
背景技术
吸热芯板是太阳能集热器的核心部分,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吸热芯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然后进行供热。现在市场上的吸热芯板也参差不齐,其普遍存在以下缺点: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增加了生产成本;集热效果差,达不到较高的温度;安装不方便,增加了使用成本;流道管比较薄,抗冻能力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使用成本低、抗冻能力好、集热效果强的吸热芯板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吸热芯板,包括流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管上设置流道, 流道的内壁上设置能够增加吸热面积的齿条,流道管上插接设置一块或一块以上的微孔超导铝条,微孔超导铝条内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超导液通道。
所述的一种吸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管为倒“Ω”形结构,流道管的流道管顶面和流道管底面为水平面结构,且流道管顶面的面积大于流道管底面的面积,流道管顶面和流道管底面之间通过圆弧面连接。
所述的一种吸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管的流道管顶面一侧设置插槽。
所述的一种吸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管一端连接设置出水管,另一端通过设置的弯接头连接设置进水管,所述的出水管和进水管平行设置,且出水管和进水管的两端口位于同一侧。
所述的一种吸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条截面为锯齿形或波浪形结构。
所述的一种吸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导液通道内壁设置齿状结构。
所述的一种吸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导液通道截面为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或圆形结构。
所述的一种吸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超导铝条表面复合设置吸热层。
所述的一种吸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超导铝条插接设置在插槽中,并且微孔超导铝条底面与流道管顶面触接设置。
上述的一种吸热芯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插接的方式把流道管和微孔超导铝条安装在一起,将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端口设置在同一侧,结构变得更为简单,安装更为方便,提高了安装的效率;流道管设置成倒“Ω”形结构,流道管顶面的面积大于流道管底面的面积,且顶面和底面之间通过圆弧面连接,在增加气抗冻性能的同时,扩大了其与微孔超导铝条的接触面积;流道管中设置齿条,在微孔超导铝条的超导液通道内设置齿状结构,增加了吸热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吸热芯板,集热效率能够提高到8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微孔超导铝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流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热层;2-微孔超导铝条;2a-超导液通道;3-流道管;3a-齿条;3b-插槽;3c-流道管顶面;3d-流道管底面;3e-圆弧面;3f-流道;4-进水管;5-出水管;6-弯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一种吸热芯板包括中空的流道管3,流道管3由铝合金制成,抗氧化性高,成本低。流道管3中设置了流道3f, 流道3f内壁上设置能够增加吸热面积的齿条3a,齿条3a截面可以采用锯齿形、波浪形结构或其它一些能够增加接触面积的结构。流道管3整体成倒“Ω”形(倒欧米茄符号)结构,流道管顶面3c和流道管底面3d为水平面结构,且流道管顶面3c的面积大于流道管底面3d的面积,流道管顶面3c和流道管底面3d之间通过圆弧面3e连接。流道管3的流道管顶面3c一侧上还设置了插槽3b,插槽3b可与流道管顶面3c一体成型,也可以独立设置。
插槽3b内插接设置了一块或一块以上的微孔超导铝条2,微孔超导铝条2与流道管顶面3c粘结固定在一起,每块微孔超导铝条2内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超导液通道2a,超导液通道2a里设置了超导液,超导液通道2a的截面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结构或其它的几何结构,在超导液通道2a的内壁上还设置了齿状结构,用来增加吸热面积。为了增加集热效率,在微孔超导铝条2上还复合设置了吸热层1,助于吸热。
流道管3一端连接设置出水管5,另一端通过设置的弯接头6连接设置进水管4,出水管5和进水管4平行设置,且出水管5和进水管4的两端口位于同一侧,这样的设置便于吸热芯板安装在边框中。
当有太阳光照射时,吸热层1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热能,转换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给微孔超导铝条2,微孔超导铝条2通过其内部超导液的相变迅速地将热量传递至与流道管3粘结的一端,由于流道管3内部是较冷的介质,因此热量又通过热传递给流道管3内部较冷的介质,热量在被流道管3内部的介质吸收的同时,在靠近流道管3一端,微孔超导铝条2内部的超导液被冷却并重新相变回到液体状态,回流到微孔超导铝条2底部,等待重新被汽化,如此循环,从而达到加热流道管3内部介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全军,未经顾全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52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验用的智能联网模拟装置
- 下一篇:热饮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