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式油水自动混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4151.1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7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谢俊远;毛红卫;杨斌;毛艳华;李文生;李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俊远 |
主分类号: | E21B49/08 | 分类号: | E21B49/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张欣棠;亢志民 |
地址: | 47313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油水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油井取样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井口取样管路的管道式油水自动混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采油时,从油井抽汲出来的原油是油水混合状,通常需要在每个井口的出油管线上均装有取样阀,以便于定期在计量站录取油样。而每次取样,需要工作人员从计量站走到每个井口去采样,往返距离长,费时费力。但如果在计量站的出油口取样,由于出油管线到计量站的距离最短的也有1~2公里,原油在出油管线中,因其油、水及各种杂质的流速不同,出现分离和沉降,使取样失真,因此无法在计量站内取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在计量站就能方便准确地进行取样的管道式油水自动混流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具有一个安装在计量站输油管线上的混液管体,该混液管体的两端通过连接法兰分别与输油管线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接,混液管体内从进油端依次设有混流扇叶和螺旋轴,混液管体的一侧装有取样管。
所述混液管体的内腔为进油口大于出油口的椎体状结构,其锥度为4~7°。
所述螺旋轴上的螺旋角度为10~20°。
所述取样管上设有取样阀。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管道式油水自动混流装置,能够从计量站方便准确的从取样管处进行取样,避免取样数据失真,并能有效节省作业时间,具有结构合理,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取样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式油水自动混流装置,具有一个安装在计量站输油管线1上的混液管体3,该混液管体3的内腔为进油口大于出油口的椎体状结构,其锥度为4~7°,以此通过油液流速的变化,利于混合油液的流动。混液管体3的两端通过连接法兰2、6分别与输油管线1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接。混液管体3内通过支撑件7从进油端依次装有混流扇叶5和螺旋轴4,螺旋轴4的螺旋角度为10~20°。混液管体3的出油端一侧装有取样管8,并在取样管8上装有取样阀9。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凭借进油端油液的压力推动混流扇叶5,并带动螺旋轴4旋转,由此将通过的油水混合,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同时,由于混液管体3采用椎体状结构,因此混液管体3内的压降很小,能够保证油液流动通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俊远,未经谢俊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41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差速器半壳的从动锥齿轮
- 下一篇:用于生产纯化水的二级反渗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