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石渣浆上清液降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3745.0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7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田保华;陈民生;李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泰山盐化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200 山东省新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石 渣浆上清液 降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厂电石渣浆上清液的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电石渣浆上清液回用于乙炔发生在工业运行中还存在着降温问题。经沉淀池固液分离后的上清液温度在60℃左右,生产工艺要求用于发生乙炔的水温不得超过40℃,否则将影响电石水解温度的控制,不能保证正常生产,因此,电石渣浆上清液降温处理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渣浆上清液的降温方法一般为凉水池自然冷却法或冷却塔降温法。与本申请有关的是冷却塔冷却法,具体工艺为:从第一冷却塔出来的上清液流入压滤循环池,经过压滤循环池沉淀后的上清液泵入第二冷却塔,经第二冷却塔冷却后流入压滤缓冲池,这种冷却方式存在的不足是:由于渣浆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化钙,易造成冷却设备的结垢和堵塞,不能长周期的稳定运行,且冷却塔降温效率较低,若发生问题将影响渣浆上清液的回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电石渣压滤上清液的降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现有冷却塔降温装置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即能使压滤上清液达到降温要求,并且不需要任何动力设备、节能减排的电石渣压滤上清液降温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压滤上清液降温装置包括第一冷却塔、压滤循环池和压滤缓冲池,其特征在于,在压滤清水池一侧盲板处连接一根变径管延伸到压滤缓冲池上方,变径管道两侧均匀交错钻上四排喷水孔,变径管末端连通有三叉管,三叉管上也设有喷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经冷却塔冷却的上清液流入压滤循环池,在压滤循环池得到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依靠液位差由循环池通过变径管和三叉管上的喷水孔分散喷入压滤缓冲池,在分散喷入过程中上清液自然得到降温。通过此方法使压滤循环池的上清液温度降为乙炔发生回用所要求的温度、澄清度合格的上清液用水。
当压滤缓冲池中上清液的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可经过第二冷却塔再次得到冷却。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冷却塔降温法相比,该法节省了两台循环泵、两台清水泵及两台风机的设备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该实用新型不需要动力设备,依靠液位差达到上清液由循环池自流入缓冲池,利用管道上的小孔喷淋降温。与冷却塔降温法相比,本实用新型节省了设备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本实用新型中对管道没有特殊要求,只要能耐强碱腐蚀材质即可,可利用废旧管道。管道变径增加了管道内压力,从而使小孔出水压力增大,电石泥不易在管道内沉降,喷淋水孔不易堵塞;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并且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不仅节省了冷却塔降温法中设备的动力费用,且避免了冷却塔降温效率低的问题,有很强的环保和经济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冷却塔,2-压滤循环池,3-变径管,4-喷水孔,5-三叉管,6-压滤缓冲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压滤上清液降温装置是在现有压滤循环池2一侧盲板处连接一根从Φ380到Φ220的变径管3,变径管3一直延伸到压滤缓冲池4上方,在变径管3两侧均匀交错钻上Φ10的四排喷水孔4,变径管3末端连通有Φ220的三叉管5,三叉管5上也设有喷水孔,从变径管和三叉管喷水孔喷出来的清液落入压滤缓冲池6。
工作原理是:经第一冷却塔1冷却的上清液流入压滤循环池2,在压滤循环池2得到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依靠液位差由压滤循环池2通过变径管3和三叉管5上的喷水孔分散喷入压滤缓冲池6中,在分散喷入过程中上清液自然得到降温,当压滤缓冲池6中上清液的温度达不到要求,可经过第二冷却塔(图中未画出)再次得到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泰山盐化工分公司,未经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泰山盐化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37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