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光伏板接线盒电缆组件的连接器和尾套组装工具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83614.2 | 申请日: | 2011-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7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岑玉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通电缆组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H01L31/04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 地址: | 20004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光伏板 接线 电缆 组件 连接器 组装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光伏板接线盒电缆组件,尤其涉及该用于光伏板接线盒电缆组件的连接器和尾套组装工具。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通过太阳能电池实现光-电直接转换的过程,是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的现状下,受到高度重视。世界光伏发电产业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平均年增长率达到30%,近几年由于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发展更加迅速,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光伏板接线盒是将光转换成电后,电输出的重要部件,每块光伏板都要使用一套接线盒,而接线盒用电缆组件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件。
由图1、图2可见:电缆组件包括:连接器1、尾套2以及电缆3,需要将尾套拉到连接器上。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制造厂家的操作员工只是用手工的方式:捏住尾套,将其往连接器上推拉,使尾套与连接器结合。
但由于采用的纯手工的方式,生产效率低,无法提高(一个操作工,1天完成4000根),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要求尾套与连接器结合后,两者之间的间隙保证<0.5mm,图2中的A处),经统计,每天的合格率为85%。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连接器和尾套组装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板接线盒电缆组件的连接器和尾套组装工具,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固定支架;在所述的固定支架的一侧上方固定一气缸;在所述的气缸前方安置一滑块;在所述的滑块内安置连接器;在固定支架的另一侧安置一挡板;在所述的挡板上安置一带有电缆的尾套;所述的滑块内安置连接器和尾套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所述的滑块的底部内、固定支架底部的上方安置一导轨;所述的滑块能在导轨滑动;在所述的滑块向挡板的一侧、导轨的下方还安置一限位块,与所述的限位块相应、在挡板的一侧安置一泄气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电缆组件分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显示电缆组件合在一起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3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固定支架18;在所述的固定支架18的一侧上方固定一气缸11;在所述的气缸11前方安置一滑块12;在所述的滑块12内安置连接器1;在固定支架18的另一侧安置一挡板14;在所述的挡板14上安置一带有电缆3的尾套2;所述的滑块12内安置连接器和尾套2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所述的滑块12的底部内、固定支架18底部的上方安置一导轨16;所述的滑块12能在导轨16滑动;在所述的滑块12向挡板14的一侧、导轨16的下方还安置一限位块17,与所述的限位块17相应、在挡板14的一侧安置一泄气阀15。
所述的气缸11由脚踏控制开关13控制。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a)操作工首先将需加工的电缆组件的连接器放入滑块内的腔体内;
b)将电缆放置在挡板的凹槽中;
c)调整限位块;
d)踩动脚踏控制开关。
此时,滑块在气缸推杆的推动下,在导管上向尾套方向前进,当滑块上的限位块碰到泄气阀时,气缸内的工作气压释放,滑块退回,连接器脱离滑块内腔,完成连接器和尾套的组装。滑块的行程由限位块进行调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1.产能和效率提高:工具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操作工的工作强度,调高了工作效率,1个操作工从每天组装4000根,提高到8000根,产能提高了100%;
2.产品组装质量提高:采用工具装配后,装配质量由原来的85%提高到99.9%,产品的一致性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通电缆组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通电缆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36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