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3100.7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4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韩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挺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2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端子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如电脑、视屏、数码产品等,常需要采用电连接器将不同的系统单元连接起来,为了适应当今电脑、视屏及数码产品小型化的技术趋势,电连接器也相应要求具有紧凑排列的端子,端子的尺寸、大小也相对更小。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端子结构示意图,该端子具有并列的第一支臂81及第二支臂82,第一支臂81的一端为固定端811,另一端为焊接端812;第二支臂82的一端为接触端821,另一端为操控端822;于第一支臂81和第二支臂82之间有一跨接臂83,为了获得相应的弹性,跨接臂83一般做得较为细小,而这些端子通常由金属薄片冲压而成,细小的跨接臂83在包装、运输、电镀过程和生产装配时的不良率偏高,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加、原材料使用量增加等,以及组装后多次弹性弯曲后易变形,导致第二支臂82的接触端821不能正常回弹复位,影响产品的生产组装和正常插拔工作,最终导致电连接器报废。
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电连接器端子之结构缺陷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针对上述的电连接器端子之结构缺陷及使用寿命的问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因此提出本案之申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获得足够弹性,且耐用、不易变形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易制作,结构性好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连接器端子结构改良,该端子具有并列的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第一支臂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焊接端;第二支臂的一端为接触端,另一端为操控端;于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有一跨接臂,所述跨接臂的中部设有弹性腔。
所述弹性腔跟随跨接臂的跨接方向延伸设计。
所述弹性腔之一端延伸到第二支臂上,形成扩充腔,扩充腔相对弹性腔做扩宽设计。
所述弹性腔为穿孔结构,与端子一体成型制作。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是在跨接臂的中部设有弹性腔,致使跨接臂加大结构尺寸后依然获得足够的弹性,满足工作需要及改善跨接臂的结构性能,使跨接臂的抗弯强度提升,不易弯曲变形,使用寿命长;弹性腔不仅增强跨接臂弹性,还改善第二支臂之接触端的插拔效果,提升电连接器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易制作,制作成本低,跨接臂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从而在包装、运输、电镀过程和生产装配时的不良率大为降低,使生产成本、原材料使用量等相对降低,具有极佳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2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电连接器端子结构改良,该端子100具有并列的第一支臂1及第二支臂2,第一支臂1的一端为固定端11,另一端为焊接端12;第二支臂2的一端为接触端21,另一端为操控端22;于第一支臂1和第二支臂2之间有一跨接臂3,所述跨接臂3的中部设有弹性腔31;弹性腔31跟随跨接臂3的跨接方向延伸设计,且弹性腔31之一端延伸到第二支臂2上,形成扩充腔23,扩充腔23相对弹性腔31做扩宽设计。
图中所示的弹性腔31为穿孔结构,与端子一体成型制作,弹性腔31将跨接臂3分割出并列的双臂结构,弹性腔31与扩充腔23连通成异形孔结构,使异形孔周边形成具有弹性的多边形体。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使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挺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挺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31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盲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用硅胶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