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空逃生球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83077.1 | 申请日: | 2011-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洋 |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 地址: | 46123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空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物发生紧急情况时自救逃生的可充气逃生球。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遇到火灾或者其他紧急突发情况时逃生非常不便。目前的逃生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所在楼层较低时通过升降的消防云梯救人,要等到消防人员及设置到时才能施救,不能及时逃生,第二种是在地面铺设气垫,让楼上的人们直接跳到气垫上逃生,危险性较大,容易受伤;第三种是使用各种绳索慢慢从楼上滑下逃生,这种方式下降速度较快,施救人员不好控制降落速度,降落速度迅速在落到地面时易导致人员受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空逃生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空逃生球,包括逃生球本体,逃生球本体由两个可充气球体构成,内充气球体套设在外充气球体内,供人进出的逃生通道设置在内外球体之间,在外球体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口。
上述高空逃生球,外充气球体和内充气球体之间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将内外球体分隔成多个环形充气腔体,每个充气腔体上设置第二充气口。
上述高空逃生球,外充气球体和内充气球体之间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上设置有通孔,支撑球将内外球体分隔成多个相互联通的充气腔体。
上述高空逃生球,在逃生通道对应的内充气球体上设置有花瓣状护圈。
上述高空逃生球,在内充气球体内设置安全带。
上述高空逃生球,所述逃生球本体通过绳带系在窗户旁的固定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逃生球本体内内充气球体套设在外充气球体内构成,供人进出的逃生通道设置在内外球体之间,在外球体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口,供气装置通过第一充气口将气体充入内、外充气球体之间的腔体内,在内充气球体内还装有安全带,这样内充气球体便形成一供人逃生的空间,逃生者从逃生通道进入到内充气球体内,系好安全带,借助充气后的球体所产生的浮力,逃生者即可从高层建筑物缓慢降落到地面上,从而实现高空逃生自救的目的。不使用时,可通过第一充气口将内外充气球体内的空气放掉,便于保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保存方便,并且在逃生过程中不需要逃生者控制降落速度,使用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和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窗户边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空逃生球,包括逃生球本体,逃生球本体由两个可充气球体1、2构成,内充气球体2套设在外充气球体1内,供人进出的逃生通道3设置在内外球体之间,在外球体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口7,内充气球体2、外充气球体1及逃生通道3围成一密闭的充气腔体10,在内充气球体内设置安全带9,在逃生通道3对应的内充气球体2上设置有花瓣状护圈8,在内充气球体的通道壁上设依次设置一圈弹性花瓣,花瓣的瓣尖下垂,也就是花瓣的瓣尖距球心的距离a小于花瓣的瓣根距球心的距离b,俯视象开放的花朵,方便逃生者进入,内充气球体是供人逃生的空间,发生火灾或紧急情况时,供气装置通过第一充气口将气体充入充气腔体10内,从逃生通道3进入到内充气球体2内,借助充气后的球体所产生的浮力,逃生者即可从高层建筑物缓慢降落到地面上,从而实现高空逃生自救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其结构与第一种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有:外充气球体1和内充气球体2之间设置有支撑环4,支撑环4上设置有通孔6,支撑球4将内外球体分隔成多个相互联通的充气腔体,遇到火灾或者紧急情况时,供气装置通过第一充气口将气体充入充气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其结构与第一种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有:在外充气球体1和内充气球体2之间设置有支撑环4,支撑环4将内外球体分隔成多个环形充气腔体,每个充气腔体上设置第二充气口5,这样在遇到火灾或者紧急情况时,可以将每个充气腔体上的充气口连通一个供气装置,各个环形充气腔体各别充气,减少充气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洋,未经张海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3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控逃生绳
- 下一篇:皮内速接美眼面部提升定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