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敞车快速卸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2964.7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2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康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康彪 |
主分类号: | B61D7/08 | 分类号: | B61D7/08;B61D7/3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敞车 快速 卸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敞车快速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抢修施工现场及各种修缮护坡工程等,均需大量石材用于工程施工,长期以来铁路区间线路上敞车卸路料时,因为卸下路料大量侵入机车车辆限界,甚至滚入车辆底部压住轮对构架和钢轨,必须付出繁重的劳动和巨大的重复工作量——清道,才得以完成任务,既危险又费时费力,使得区间封锁时间长,铁路交通受阻。而目前市场对铁路运能需求不断扩大,增开列车对数,提高列车速度等措施,都对区间线路封锁时间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缩短区间封锁时间直接支持列车提速和增大铁路运能,故有必要发明一种敞车快速卸料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劳动强度的敞车快速卸料装置,该装置承载石料积压和冲击的能力强,可以减轻卸车劳动强度,最大限度避免清道作业,轻便实用且安全耐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敞车快速卸料装置,包括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门下沿铰接有斜置台板的较高一端,所述台板的下侧设有用于支撑台板的T型柱,所述T型柱的下端连接在锁紧杆上,所述锁紧杆的一端钩住车厢底部大梁。
进一步地,所述T型柱与大梁之间设有橡胶垫块。
进一步地,所述T型柱的下端经U型槽套置于锁紧杆上,所述锁紧杆上套设有与T型柱的下端相配合的销块,所述销块由活动手柄螺母锁住。
进一步地,所述台板底侧与T型柱之间设有加强柱。
进一步地,所述台板设有边框,所述台板底侧焊有加强筋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速,轻便灵活,可减轻卸车劳动强度,只须将压在台板上的少数石料推出即可拆卸装置,开通区间,能有效防止石料滚入车底,最大限度避免清道作业这一重复无谓的繁重劳动,缩短区间线路封锁时间,使用方便且安全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右视图。
图中:1-车厢 11-门 12-绳索 13-插销 2-台板 3-T型柱 4-锁紧杆 5-大梁 6-橡胶垫块 7-销块8-活动手柄螺母 9-加强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3,一种敞车快速卸料装置,包括车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的门下沿铰接有斜置台板2的较高一端,具体铰接方式可以是台板2的较高一端两插销13铰接于车厢1的门下沿,所述台板2的下侧设有用于支撑台板2的T型柱3,所述T型柱3的下端连接在锁紧杆4上,所述锁紧杆4的一端钩住车厢底部大梁5,所述T型柱3与大梁5之间设有橡胶垫块6,可缓冲石料对台板2的冲击。
上述T型柱3的下端经U型槽套置于锁紧杆4上,上述锁紧杆4上套设有与T型柱3的下端相配合的销块7,上述销块7由活动手柄螺母8锁住;上述锁紧杆4可选用12mm圆钢,长度0.25m,上述锁紧杆4一端设有可反钩的防脱装置,以钩住车厢底部大梁5,另一端锁定在T型柱3上。
为了加强台板2与T型柱3的连接结构强度,上述台板2底侧与T型柱3之间设有加强柱9;上述台板2可采用5#角铁作为边框,上述台板2底侧焊有加强筋条,其承载石料积压和冲击的能力强,上述台板2可以长1.2m,伸出长度500mm,向下倾斜26°,有助于石料滚落滑出,使石料顺势滑下冲出,能有效防止石料滚入车底,免去清道的巨大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缩短区间线路封锁时间一半以上。
该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可批量生产,适用于现行铁路各种型号的敞车并适合各种线路地形卸车使用,减轻劳动强度,避免大量清道作业,缩短区间封锁时间,为铁路增加运能,列车提速,畅通正点,作出了相当可观的贡献。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打开火车敞车车厢1的门11,用绳索12将门11吊起来,将该装置安装在火车敞车车厢1的门下沿,即可从车厢1内卸下石料,石料从斜置的台板2上滑下来,不会落到车底下,使用完毕后,可将该装置快速拆卸下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康彪,未经李康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29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