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1597.9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4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魏文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能缇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V19/00;F21V3/02;F21V17/10;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尤其涉及一种可提升散热效果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由于具有体积小、寿命长、反应速率快及耐震特性佳等优点,使其逐渐被各界所接受使用,也因此业界都致力于发光二极管应用于照明灯具的各种研发及改良,以使发光二极管能更为普遍的应用。随着发光二极管时代的来临,发光二极管灯管已逐渐的取代已知的日光灯管。
已知发光二极管灯管,大致包括有一散热基座、一灯条及一灯罩,散热基座及灯罩利用卡接方式组合,灯条则穿置于散热基座内侧相对应的插槽中,以利用散热基座将灯条产生的高温传导至散热基座,进而将高温散发至外部,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347522号即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
已知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灯条只是滑动穿置于散热基座的插槽中,为了组装的便利性,灯条与散热基座的插槽之间需要保留适当的间隙,灯条与散热基座之间无法密合,造成灯条产生的高温难以确实的传导至散热基座,因此导热效果不佳,使发光二极管灯具散热效果难以提升。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体会到上述问题可以得到改善,特意潜心研究并结合理论,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可使灯条与散热基座紧密的接触,使发光二极管灯具散热效果得以提升,其中,包括:
一散热基座,该散热基座一侧形成一接触部;
至少一灯条,该至少一灯条包含一电路板及数个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该至少一灯条设置于该散热基座的接触部上;以及
一灯罩,该灯罩一面形成有一开口,该灯罩两侧内壁各设有一压接部,该灯罩可拆卸的组装于该散热基座上,该灯罩罩设于该至少一灯条外部,该两压接部压接于该至少一灯条的电路板上,使该至少一灯条的电路板与该散热基座的接触部紧密的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两压接部沿着该灯罩的长度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两压接部邻接该电路板的一侧形成有朝向该电路板凸起的凸部,该两压接部以该凸部接触该电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散热基座两侧外壁各设有一第一卡接部,该灯罩两侧内壁各设有一第二卡接部,该灯罩的两第二卡接部与该散热基座的两第一卡接部相互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散热基座外壁设有散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进一步包括有两侧盖单元,该散热基座、该至少一灯条及该灯罩设置于该两侧盖单元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每一侧盖单元具有一侧盖本体、一设置于该侧盖本体内部的绝缘座及两穿设于该侧盖本体一端的导电接脚,该两侧盖单元的侧盖本体为不透光件,该两侧盖单元的侧盖本体盖置于该散热基座及该灯罩两端,该两绝缘座与该两侧盖本体之间设有相对应的定位槽及定位块相互卡接定位,所述导电接脚电性连接于该至少一灯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散热基座远离该接触部的一侧近两端处各设有一扣接孔,该两侧盖单元的侧盖本体上设有与该散热基座的两扣接孔相对应的扣接块,该两扣接块与该两扣接孔相互卡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其中,该两侧盖单元的绝缘座两侧各设有一剖沟,该散热基座的接触部两端及该至少一灯条的电路板外端插置于所述剖沟内。
本实用新型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灯罩内侧设有两压接部,可用以压接于灯条的电路板上,使灯条与散热基座的接触部紧密的接触,灯条产生的高温可确实的传导至散热基座,导热效率较佳,可将高温散发至外部,使发光二极管灯具散热效果得以提升。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示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的立体分解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的立体分解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侧盖本体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散热基座1
接触部11
第一卡接部12
扣接孔13
散热部14
灯条2
电路板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能缇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能缇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15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