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皮芯结构的木棉纱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0677.2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0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蓉;薛文良;王静;程隆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0042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皮 结构 木棉 纱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木棉纱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皮芯结构的木棉纱线。
背景技术
木棉纤维是锦葵目木棉科内几种植物的果实纤维,属单细胞纤维,其附着于木棉蒴果壳体内壁,由内壁细胞发育、生长而成。木棉纤维一般长约8~32mm、直径约20~45μm,是天然纤维中最细、最轻、中空度最高、最保暖的纤维材质。其中空率却达到86%以上,是一般棉纤维的2-3倍,同时具有光洁、抗菌、防蛀、防霉、轻柔、不易缠结、不透水、不导热,生态、保暖、吸湿导湿等优良特性,在纺织领域具有关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由于纺纱过程中纤维必须经受气流、机械等作用力对其进行打击、分梳、牵伸等各种物理作用,木棉纤维的中空度无法在成纱中保留,使得其优良的性能无法再最终产品中得到体现。如何解决木棉纤维的纺纱关键技术,尤其是其纺纱过程中木棉纤维的中空度保持问题已经成为产业化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皮芯结构的木棉纱线,该纱线具有很好的中空度,其所做成的织物具有其它纤维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保暖性能和保健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皮芯结构的木棉纱线,包括六层纤维,分别是第一层纤维、第二层纤维、第三层纤维、第四层纤维、第五层纤维和第六层纤维;所述的第一层纤维外包裹有所述的第二层纤维;所述的第二层纤维外包裹有所述的第三层纤维;所述的第三层纤维外包裹有所述的第四层纤维;所述的第四层纤维外包裹有所述的第五层纤维;所述的第五层纤维外包裹有所述的第六层纤维,其中这六层纤维中至少一层为木棉条子。
所述的第一层纤维、第二层纤维和第三层纤维为木棉条子;所述的第四层纤维、第五层纤维和第六层纤维为棉条,其中所述的第一层纤维内还有一层芯纱。
所述芯纱为氨纶长丝。
所述的第一层纤维、第三层纤维和第五层纤维为木棉条子;所述的第二层纤维、第四层纤维和第六层纤维为棉条。
所述的第一层纤维、第二层纤维、第五层纤维和第六层纤维为木棉条子;所述的第三层纤维和第四层纤维为棉条。
上述皮芯结构的木棉纱线,其加工方法包括:
(1)开清棉,梳棉,1~2道并条;
(2)摩擦纺纺纱过程中,将上述处理后的条子以单纤维通过气流输送到两只摩擦辊(尘笼)形成的楔形区内;在摩擦纺喂入系统同时在第一牵伸机构喂入6~8根纱条,摩擦辊转速为3000r/min~4000r/min,即可获得不同皮芯结构的纱线;其中纱条为木棉条子和棉条的混合物。
为了更好地获得皮芯结构,可在第二牵伸机构喂入长丝、短纤纱或者须条,作为芯纱。
摩擦纺纺纱过程中,单纤维由气流输送到两只摩擦辊(尘笼)形成的楔形区内,纤维流在一定长度内被吸附在纱尾上(自由端),同时回转加捻。从纱尾到纱体,落在不同位置的纤维在纱线横截面内处于不同位置。因此在摩擦纺喂入系统同时喂入多根纱条,通过纱条之间的组合排列,即可获得不同皮芯结构的纱线。
在木棉纤维的纺纱加工过程应尽可能缩短加工流程,同时为了避免后道织造、染整过程中产生同样的问题,应尽可能使木棉纤维处于纱线内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摩擦纺技术纺制木棉纱线,既克服了传统木棉纤维经过纺纱工艺后中空度无法保持的缺点,同时又能够改善木棉纤维的可纺性、丰富木棉纱线的产品开发;另外其所做成的织物具有其它纤维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保暖性能和保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纺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第一牵伸机构,2-第二牵伸机构,3-纤维流,4-尘笼,5,6-条子,7-纱线;
图2是本实用新型成纱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纤维须条;
图3是本实用新型成纱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不同成分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采用6根条子喂入,①,②,③为木棉条子,④,⑤,⑥为棉条,则最终成纱结构为木棉纤维在内、棉纤维在外的皮芯结构。摩擦辊转速设置为3000r/min。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未经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0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遮光布织物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复合静电纺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