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转换效率大功率超声换能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80250.2 | 申请日: | 2011-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4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超;陈伟;吴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科超声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K9/122 | 分类号: | G10K9/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换 效率 大功率 超声 换能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换能器,特别是一种能够在高温状态下应用的高转换效率超声换能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大功率纵向振动换能器的学术论文发表较多,但能够在高温状态下实际应用的未见报导。而现有技术公开的专利如:超声波流量计用耐高温换能器(申请号:200720188149.2)、可耐高温导电回路的换能器结构(申请号:200820137266.0)、高温换能器(申请号:89216209.0)、高温高效声发射换能器(申请号:91218537.6)、超声波高温换能器(申请号:96220606.7)、用于碳氢化合物燃料的高温电化学换能器(申请号:96199534.3)。以上所列举的是目前国内公开的大部分该领域专利,但是除了前两个是有权状态,后四个目前均已无权,而且都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申请的。即使是两个有权状态的专利,也都是申报的实用新型,是对换能器进行的简单改进,而且从另一个方面也能够折射出,最近几年关于高温应用领域换能器研究成果的匮乏。
目前,高温换能器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是:
1)国防工业尤其是航天领域应用:要求铝合金强度提高,以降低重量,常规冶炼技术已很难再提高铝合金的机械强度。例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声渗透效应、物理化学效应等在同样的冶炼工艺下,可使机械强度提高30%~40%。
2)化纤行业喷丝板及过滤芯的清洗:虽然已有应用聚能型超声清洗,但因其振幅不够大及其存在清洗“死角”,导致清洗效果不佳,清洗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转换效率大功率超声换能器,填补换能器高温应用领域的的空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转换效率大功率超声换能器,包括换能器本体、本体前端的变幅杆,所述换能器本体中部为叠加起来的多个压电陶瓷片,后部为后盖板、前部为前辐射块,在后盖板与压电陶瓷片之间安装有一个具有反射超声波功能的反射片,在所述压电陶瓷片和前部的前辐射块之间设置一个声学传输特性好的传声隔热片。
根据工作特点及超声处理介质性质,在变幅杆前端应设计装有相关工具头。
换能器能够承受600~650℃工作温度,其特殊结构是反射片,以增强发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换能器本体的前端与变幅杆连接,所述变幅杆可进行阻抗匹配和振幅放大,所述变幅杆采用阶梯形或圆锥形等形式结构,可以是1-3级。
由于该换能器系统Q值高达7000以上,其工作点很窄,要求超声电源始终要跟踪换能器的固有谐振频率,即电源必须是计算器控制的频率跟踪及相位控制电路。特别指出的是换能器在高温状态工作其动态负载变化大,其超声电源必须采用双匹配网络。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转换效率大功率超声换能器的换能器本体结构图。
图2是高转换效率大功率超声换能器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所述的高转换效率大功率超声换能器,包括换能器本体、本体前端的变幅杆6,所述换能器本体中部为叠加起来的多个压电陶瓷片3,后部为后盖板2、前部为前辐射块1,在后盖板2与压电陶瓷片3之间安装有一个具有反射超声波功能的反射片4,在所述压电陶瓷片3和前部的前辐射块1之间设置一个声学传输特性好的传声隔热片5。
所述压电陶瓷片3一般采用2-8片。
根据工作特点及超声处理介质性质,在变幅杆前端应设计装有相关工具头。
换能器能够承受600~650℃工作温度,其特殊结构是反射片4,以增强发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换能器本体的前端与变幅杆6连接,所述变幅杆6可进行阻抗匹配和振幅放大,所述变幅杆6采用阶梯形或圆锥形等形式结构,可以是1-3级。
由于该换能器系统Q值高达7000以上,其工作点很窄,要求超声电源始终要跟踪换能器的固有谐振频率,即电源必须是计算器控制的频率跟踪及相位控制电路。特别指出的是换能器在高温状态工作其动态负载变化大,其超声电源必须采用双匹配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科超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科超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02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