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隔温水缸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8522.5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5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宪中;胡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宪中 |
主分类号: | A47J47/02 | 分类号: | A47J47/02;A47J41/00;A23L1/21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辽宁省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温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利用自然冷空气降温的新型隔温水缸。
背景技术
水缸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物品,主要用于贮水和腌渍食品。腌渍食品的方法是一种很古老的保藏食品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食用期,在民间比较普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食用腌渍食品的习惯,腌渍食品不仅具有特殊的风味,还有刺激食欲,帮助消化,去油腻的功效。
低温环境有利于保证腌渍的口感和延长腌渍食品的保质期,腌渍蔬菜最适宜的温度是0~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冬天室内温度一般都在16℃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25℃以上,特别容易造成腌渍食品变质和腐烂。另外传统的陶制水缸的粗糙外观也与现代化家居越来越不和谐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隔温水缸,水缸造型美观并具有良好的隔温性能,当冬季供暖时,可利用天然冷空气对水缸内部降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隔温水缸,包括外壳、内缸、隔温层、隔温盖,立式外壳顶端开口,外壳向内依次设有隔温层和内缸,隔温盖与内缸顶端开口相匹配,所述外壳背部还设有环形隔温垫,当隔温垫与外墙靠严时,外壳与隔温垫和外墙构成一个封闭的冷却间。
所述隔温层与内缸相邻侧表面设有网状孔道,所述网状孔道与立孔道多点相连,立孔道上下分别设有出口与外壳的气孔对应连接。
所述外壳顶端设有防尘盖。
所述气孔设置在壳体背部隔温垫环内,上下两排分布,数量不少于两个,直径25~60mm。
所述内缸底部设有排水孔,该排水孔与外壳的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外墙上设有导温盘,导温盘包括内盘、外盘和连接螺钉,内盘与外盘分别置于墙体的里外两侧并通过连接螺钉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水缸冬天能利用自然冷空气对内部降温作冷藏箱使用,保证腌渍食品的风味和保质期,保温防冻,夏天用作水缸存水,能防止饮水高温变质。2)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外观时尚美观,能与现代家居环境和谐相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部视图;
图5是图2中的C-C剖视图;
图6是图2中的D-D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中:1-外壳 2-内缸 3-隔温层 4-隔温盖 5-网状孔道 6-立孔道 7-防尘盖8-气孔 9-冷却间 10-外墙 11-排水孔 12-出水口 13-孔塞 14-连通管15-溢出管 16-隔温垫 17-密封圈 18-把手 19-导温盘 20-内盘 21-外盘22-连接螺钉 23-防尘垫 24-调距套管 25-固定带 26-膨胀螺栓 27-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隔温水缸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外壳1、内缸2、隔温层3、隔温盖4,立式外壳1顶端开口,外壳1向内依次设有隔温层3和内缸2,隔温盖4与内缸2顶端开口相匹配。外壳1顶端设有防尘盖7。隔温盖4密封面设有密封圈17,提高内缸隔温性能。隔温层3为普通泡沫聚合物保温材料,内缸2可用金属、陶瓷、无毒无害塑料等多种材料制作。
隔温层3与内缸2相邻侧表面设有网状孔道5,网状孔道5与立孔道6多点相连,立孔道6上下分别设有出口与外壳的气孔8对应连接。气孔8设置在壳体1的背部,上下两排分布,数量不少于两个,直径25~60mm,一般设置四个气孔。
内缸2底部设有排水孔11,该排水孔11与外壳的出水口12相连通,正常情况下,排水孔11用孔塞13堵住,当清洗内缸时,拔下孔塞13。为防止向水缸内注水时,水位过高溢出,连通管14还与内缸2的最高水位之间设有溢出管15,当注水到最高水位时,水即可通过溢出管15经出水口12流到下水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宪中,未经胡宪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85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