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耳综采血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7856.0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6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玲;杨佃会;祝贺;单秋华;谷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玲 |
主分类号: | A61B5/151 | 分类号: | A61B5/151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商福全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采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一次性耳综采血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患者进行耳综采血时,常用的装置为11#尖头手术刀片。由于该手术刀片没有控制部位深度及大小的功能,所以采血时只能依靠医务人员的经验对患者进行采血,采血点的伤口往往大小、深浅不一,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耳综采血器,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有效控制所刺伤口的深度及大小,方便采血,安全卫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壳体,在壳体内中部设有一空腔,空腔内设有一刀片轴,刀片轴下端插入一刀片轴孔中,其端部设有一刀片,刀片轴上端插入一盲孔中,其端部与盲孔中的弹簧相连;在空腔一侧的壳体上固连有一弹力压片,弹力压片的翘起端经伸入壳体内空腔中的连杆与和弹力压片相对的空腔另一侧壳体上固连的弹力挡片翘起端相连,在刀片轴上对应弹力挡片的位置设有一与弹力挡片配合的挡块;在刀片轴上设有限制刀片伸出壳体外长度的限距块;在刀片轴孔下端的壳体上对应刀片的位置设有出刀片槽;在刀片轴上部设有一通孔,对应通孔的位置在壳体上设有一长孔,挡条插入长孔与通孔中。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使用时,先拔掉挡条,然后将出刀片槽对准要采血部位,用力按下弹力压片,弹力压片经连杆带动弹力挡片脱离挡块,此时,刀片轴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外伸,带动刀片瞬间从出刀片槽伸出刺入患者采血部位,在刀片轴上的限距块的作用下,刀片伸出出刀片槽外部的长度刚好能使所刺伤口的深度和大小合适,方便了医务人员顺利的从患者耳部采血,安全卫生,同时大大减轻了患者采血过程中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空腔;3、刀片轴;4、刀片轴孔;5、刀片;6、盲孔;7、弹簧;8、弹力压片;9、连杆;10、弹力挡片;11、挡块;12、限距块;13、出刀片槽;14、通孔;15、长孔;16、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中部设有一空腔2,空腔2内设有一刀片轴3,刀片轴3下端插入一刀片轴孔4中,其端部设有一刀片5,刀片轴3上端插入一盲孔6中,其端部与盲孔6中的弹簧7相连;在空腔2一侧的壳体1上固连有一弹力压片8,弹力压片8的翘起端经伸入壳体1内空腔2中的连杆9与和弹力压片8相对的空腔2另一侧壳体1上固连的弹力挡片10翘起端相连,在刀片轴3上对应弹力挡片10的位置设有一与弹力挡片10配合的挡块11;在刀片轴3上设有限制刀片5伸出壳体1外长度的限距块12;在刀片轴孔4下端的壳体1上对应刀片5的位置设有出刀片槽13;在刀片轴3上部设有一通孔14,对应通孔14的位置在壳体1上设有一长孔15,挡条16插入长孔15与通孔14中。挡条16可避免使用前由于误碰弹力压片8而使刀片5弹出,造成采血器失效的情况发生。
使用时,首先拔掉挡条16,然后将出刀片槽13对准患者耳后要采血的部位,然后用力按下弹力压片8,弹力压片8经连杆9带动弹力挡片10脱离挡块11,此时,刀片轴3在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外伸,带动其下端的刀片5瞬间从出刀片槽13伸出壳体1外部,刺入患者采血部位。刀片轴3上的限距块12在刀片轴3外伸的过程中被空腔2下端的壳体1阻挡,用以限制刀片5伸出出刀片槽13外部的长度,使刀片5刺入患者采血部位所形成的伤口的深度和大小刚好合适。刀片5刺入的深度一般为0.1~0.2cm为好。
本实用新型采血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卫生,能有效地控制刀片刺入患者采血部位后所形成的伤口的深度和大小,方便医务人员顺利的从患者耳部采血,大大减轻了患者采血过程中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玲,未经王金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78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