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电气密防火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77552.4 | 申请日: | 2011-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3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冯丽琴;尤念军;毛家驹;王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6B5/12;E06B3/70;E06B3/72;E06B7/22;E06B1/12;E06B1/6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 气密 防火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种门,尤其是一种核电气密防火门,属于核电特种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核电站建设中需要使用特种门,对其功能的要求是:(1)在机组运行时,保证各区域所需的压力值(通常为压力差5000-500Pa之间的不同等级),当需要进入某个房间时,可以执行泄压操作达到压力平衡;(2)当发生火灾时,具备1.5小时的防火能力。但是,目前尚没有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特种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核电气密防火门,以满足核电站对特种门功能的要求。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核电气密防火门包括固定在核电建筑物门洞处的门框、及经铰链固定在该门框一侧的门扇,所述门扇中部装有减压阀;所述门扇包括门板,其特征是,所述门板外围具有外廓大于门框内廓的边框,所述门板向门框方向凸出外廓小于门框内廓的门体;所述门板周圈固定有密封条;所述门框内侧固定有防火膨胀密封件;所述门扇远离铰链的一侧装有锁紧把手。
门扇的独特结构配合密封条和锁紧把手,可以保证各房间之间的压差;减压阀可以执行泄压操作;防火膨胀密封件遇热膨胀,可以起到隔火、隔烟、隔热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门板、边框、及门体均由防火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边框、及门体外侧分别装有复合防火板。
再进一步地,所述门框由角钢围成,周边间隔分布与之焊接的锚件。
再更进一步地,所述门框两侧分别设有上中下三处锚件,所述门框上下分别设有一处锚件;所述锚件的外端分叉,形成燕尾形结构,浇注于核电建筑物门洞处。
又进一步地,所述门框还与浇注于核电建筑物门洞处的U形连接件固定连接。
又更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把手有三个,分别位于门扇的上部、中部、及下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可满足核电站对特种门气密功能的要求,还可满足核电站要求的防火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核电气密防火门包括固定在核电建筑物门洞处的门框1、及经铰链3固定在该门框1一侧的门扇2,门扇2中部装有减压阀4;门扇2包括门板2-1,门板2-1外围具有外廓大于门框1内廓的边框2-2,门板2-1向门框1方向凸出外廓小于门框1内廓的门体2-3;门板2-1周圈固定有密封条5;门框1内侧固定有防火膨胀密封件1-1;门扇2远离铰链3的一侧装有锁紧把手6。
门板2-1、边框2-2、及门体2-3均由防火材料制成;边框2-2、及门体2-3外侧分别装有复合防火板2-4。
门框1由角钢围成,周边间隔分布与之焊接的锚件7。门框1两侧分别设有上中下三处锚件7,门框1上下分别设有一处锚件7;锚件7的外端分叉,形成燕尾形结构,浇注于核电建筑物门洞处。门框1还与浇注于核电建筑物门洞处的U形连接件8固定连接。
锁紧把手6有三个,分别位于门扇2的上部、中部、及下部,可与门框1对应位置的门闩9构成锁紧关系。
本实施例采用的防火膨胀密封件、防火材料、复合防火板均为市售品。
使用时,通过锁紧把手关紧门扇,密封条压缩,在门扇与门框之间起到密封作用;操作减压阀进行泄压,平衡压差,内外压力相同后,即可打开门扇。遇到发生火灾时,防火膨胀密封件遇热膨胀,起到隔火、隔烟、隔热的作用。
经实验证明,本实施例产品的气密性在压差为5000-500P之间的不同等级下,空气泄漏量小于10Nm3/h;防火等级为1.5小时。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75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