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塞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77525.7 | 申请日: | 2011-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5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单希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希杰 |
| 主分类号: | A61B7/02 | 分类号: | A61B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19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配件,尤其涉及听诊器配件,具体为听诊器的耳塞盒。
背景技术
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耳塞盒主要由盒盖1、盒体2和海绵填充物16组成;盒盖1和盒体2转动固定配合;其中,海绵填充物置于盒体内。海绵填充物16上预留孔17,预留孔17是放置耳塞座,耳塞头固定在耳塞座上。现有技术海绵填充物16为易燃品、增加了存放成本及组装成本且不美观;其次当放置在耳塞盒内耳塞座及耳塞头被取出使用后,耳塞盒还可被再次使用(存放其他物品),而其中的海绵填充物即成了废物,导致污染环境。再者现有技术的耳塞座及耳塞头在耳塞盒内容易活动,存在固定不稳的缺点。
其次现有技术耳塞盒的关闭是通过盒盖和盒体上的固定部件18错位的方式来实现的,即依靠摩擦力来实现盒盖和盒体的关闭,但由于摩擦力大小不一致,在非主观开启的情况下,盒子很容易自行脱开,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节约成本、使用方便、美观、关闭牢靠及环保的耳塞盒。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耳塞盒,包括盒盖和盒体,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通过转动销转动配合,所述盒体内底面上设有至少2个的凸柱,所述凸柱位于所述耳塞盒中。其中凸柱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可以是1、2、3、4、5、6等等。
进一步地;在一盒盖外侧面设有一T型轨道,所述T型轨道的底面与盒盖侧面的端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T型轨道上还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垂直于盒盖侧面将T型轨道分为两段;且从盒盖外侧面一直贯通至盒盖内侧面;与所述盒盖侧面对应的盒体侧面的端面上设有一段与所述凹槽相同长度的T型轨道,当耳塞盒处于合上状态时,所述盒盖侧面的T型轨道与所述盒体侧面上的T型轨道的顶面、底面与正面均在相同的平面;在所述T型轨道上还设有与之配合的能在其上滑动固定的滑块,所述滑块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盒盖外顶面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盒体的外底面还设有凸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
1、现有技术的耳塞盒成本在4元一个,而本实用新型成本在3元,因而具有节省成本的优点。
2、现有技术中盒内采用海绵体的为易燃品、存在增加了存放成本及组装成本等弊端,因本实用新型省略了盒内的海绵等固定部件,使得装配简单,且具有使固定在盒内的配件不会发生非主观移动,装配简单,而且环保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由于通过滑块来固定盒盖和盒体,从而保证在关闭状态下盒盖与盒体固定可靠、不易脱开。
4、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明的材质制成,因而被固定的部件在盒内显而易见,由于没有海绵等物件,因而具有美观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关闭状态正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关闭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5、现有技术示意图。
图中:
1盒盖 2盒体 3转动销 4凸柱 5凹槽 6凸起
7凹槽 8滑块 9T型轨道
11盒盖侧面的端面 12盒盖外侧面 13盒盖侧面 14盒盖内侧面
15盒盖外顶面 16海绵填充物 17预留孔 18固定部件
20盒体侧面 21盒体侧面的端面 22盒体内底面 23盒体外底面
H凹槽长度 M T型轨道 93的长度 N滑块长度
91T型轨道 92T型轨道 93T型轨道
941T型轨道的顶面 951T型轨道的底面 961T型轨道的正面
94T型轨道的顶面 95T型轨道的底面 96T型轨道的正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2、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耳塞盒,包括盒盖1和盒体2,盒盖1与盒体2通过转动销3转动配合,盒体内底面22上设有肆个的凸柱4,凸柱4位于耳塞盒中。其中,凸柱4的个数可根据需要设置,凸柱4的个数可以是1、2、3、4、5、6等等。耳塞头和耳塞头座可固定在凸柱上,具体为耳塞头座套在凸柱4上,耳塞头固定在耳塞头座上。
进一步地;耳塞盒的一盒盖外侧面12上设有一T型轨道9,T型轨道的底面951与盒盖侧面的端面11在同一水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希杰,未经单希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75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 下一篇:酶控剂和酶控系列肥料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