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内浇口自动切除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77520.4 | 申请日: | 2011-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1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曾桂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浇口 自动 切除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塑胶模具的模内浇口自动切除机构。
【背景技术】
浇口在射出成型模具的浇注系统中是连接流道和型腔的熔胶通道。侧浇口及搭接浇口为塑胶模具中最为常用的浇口设计,此类浇口设计的优点是加工方便、压力损小、便于修改,其缺点是产品出模后与流道是连接在一起的,需要人工切除浇口或用特制的治具来切除浇口,因而需要为此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整个生产周期也会有一定的延长;另外在切除浇口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瑕疵品和不良品,最终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
在现今自动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模式下,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的塑胶模具内部自动切除浇口的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的模内浇口自动切除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内浇口自动切除机构,应用于一模具中,该模具包括一母模板、一公模板及一顶出板,其特征在于,该模内浇口自动切除机构包括:
一定位组件,其包括一定位承板及一顶针,该定位承板固设于该公模板内,并在模具开合方向设有一圆形通孔,该顶针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该模具浇口的下方,其下端固设于该顶出板上,其主体贯穿该公模板、该定位承板及该公模仁,并可在该承板的圆形通孔内上下活动;
一执行元件,该执行元件为一旋切刀具,其主体为圆筒形结构并可左右旋转地套设于该顶针上,其上端设有一凹形刀口作为产品成型时的进胶口,其下端可左右旋转地插入该承板的圆形通孔与该顶针的间隙,该执行元件的主体上还设有一多边形受力结构,该受力结构可左右旋转地卡扣于该定位承板上;
一驱动元件,其固设于该公模板的外侧,用于为该执行元件提供驱动力;
一传动组件,其包括一第一传动元件及一第二传动元件,该第一传动元件的一端连接于该驱动元件上,其另一端与该第二传动元件铰接或者啮合,该第二传动元件配合套设于该执行元件的多边形受力结构上,该驱动元件的驱动力通过该传动组件转换为使该执行元件旋转的扭力。
优选地,该驱动元件为一汽缸,该汽缸的活塞杆提供前后往复运动的驱动力,该驱动力通过该传动组件转换为使该执行元件左右旋转的扭力。
优选地,该第一传动元件为一连杆,第二传动元件为一摆杆,该摆杆的一端配合套设于该执行元件的多边形受力结构上,其另一端上设有一导滑槽,该连杆的一端固接于该汽缸的活塞上,其另一端可活动地铰接于该摆杆的导滑槽上。
优选地,该第一传动元件为一齿轮,该第二传动元件为一齿条,该齿轮配合套设于该执行元件的多边形受力结构上,该齿条一端固接于该气缸的活塞上,其侧面的齿啮合该齿轮进行动力传动。
本实用新型模内浇口自动切除机构,应用于一塑胶模具,在塑胶充填结束并保压冷却时,驱动元件开始动作并通过该传动组件的动力传递,使该执行元件旋转,其上端的凹形刀口将浇口完整切断,使流道与塑胶产品完全分离;冷却成型结束后,模具开模并顶出产品;然后顶出板复位,模具合模,同时该驱动元件复位并通过该传动组件的配合作用,使该执行元件反向旋转复位,模具进入下一个成型周期。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模内浇口自动切除机构,在产品冷却阶段就可在模具内部自动切断浇口,使之与产品完全分离,省去了浇口在开模后进行处理的工序,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内浇口自动切除机构于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内浇口自动切除机构的执行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模内浇口自动切除机构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模内浇口自动切除机构应用于一塑胶模具中,用于生产一产品10,该塑胶模具包括一母模板001、一公模板002及一顶出板005,该模具合模后塑胶充填成型一塑胶产品10及流道11,该流道11的进胶口为侧浇口设计。该模内浇口自动切除机构包括一定位承板20、一顶针30、一旋切刀具40、一摆杆50、一连杆60及一汽缸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7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