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解绳智力玩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6856.9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0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殷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茜 |
主分类号: | A63F9/08 | 分类号: | A63F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力 玩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智力玩具中的解绳玩具。
背景技术
智力玩具是玩具中的一个大类,其主要分为拼装玩具和解绳玩具,解绳玩具大多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手脑子并用,特别能培养儿童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适合成人消磨闲暇时光,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欢。目前市场上的解绳玩具种类很少,多数的解绳玩具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结构玩法已经被众人熟知,因此,新意的解绳智力玩具面世将可能成为人们对这类玩具的新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丰富智力玩具的种类,满足人们对解绳玩具的新需要,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可玩性强的解绳智力玩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解绳智力玩具,由底座、左立柱、左环一、左环二、左球头、右立柱、右环、右球头和三组绳子构成;左立柱和右立柱纵向平行的固定在底座上;左球头固定在左立柱的顶端,左环二和左环一由上至下均套在底座与左球头之间的左立柱上并可上下移动;右球头固定在右立柱的顶端,右环套在底座与右球头之间的右立柱上并可上下移动;三组绳子均是各自两端封闭相连,绳子一的右端套在右环上,左端绕在左环一上并构成绳结;绳子二的左端套在左环二上,绳子三的右端套在右环上,绳子二的右端与绳子三的左端连接成平结。
作为优选,所述绳子一折成两股绕在左环一上,左环一上方的绳子一是呈U形的封闭扣,左环一下方的两股绳子均穿过封闭扣并连为一体套在右环上。
作为优选,所述绳子一的长度长于绳子二和绳子三。
作为优选,所述左球头和右球头形状相同,左立柱纵向长度高于右立柱;左环一、左环二和右环形状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平结是绳子二的右端与绳子三的左端均为U形扣,两个U形扣相互套住并且各自的两股绳子均从对方的U形扣中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解绳智力玩具结构新颖,最终的效果是在不损坏现有部件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各绳子之间的位置和连接关系,将上述的绳结解开。该解绳智力玩具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可玩性强,从而也丰富了智力玩具尤其是解绳智力玩具的种类。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力玩具玩法示意图一。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力玩具玩法示意图二。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力玩具玩法示意图三。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力玩具玩法示意图四。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力玩具玩法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解绳智力玩具,由底座1、左立柱41、左环一31、左环二32、左球头51、右立柱42、右环33、右球头52和三组绳子构成;左立柱41和右立柱42纵向平行的固定在底座1上;左球头51固定在左立柱41的顶端,左环二32和左环一31由上至下均套在底座1与左球头51之间的左立柱41上并可上下移动;右球头52固定在右立柱42的顶端,右环33套在底座1与右球头52之间的右立柱42上并可上下移动。左球头51和右球头52形状相同,左立柱41纵向长度高于右立柱42。三组绳子21、22、23均是各自两端封闭相连,绳子一21的右端套在右环33上,左端绕在左环一31上并构成绳结,具体是绳子一21折成两股绕在左环一31上,左环一31上方的绳子一21是呈U形的封闭扣,左环一21下方的两股绳子均穿过封闭扣并连为一体套在右环33上。绳子二22的左端套在左环二32上,绳子三23的右端套在右环33上,绳子二22的右端与绳子三23的左端连接成平结,平结形状具体是绳子二22的右端与绳子三23的左端均为U形扣,两个U形扣相互套住并且各自的两股绳子均从对方的U形扣中穿过。绳子一21的长度长于绳子二22和绳子三23。
左环一31、左环二32和右环33形状相同,且其环内径小于球头的直径,因此,左环一31和左环32二不能绕左球头51脱出,右环33不能绕右球头52脱出。
该解绳智力玩具的玩法步骤如下:(1)如图1所示,将绳子二22的右端拉出,按照A箭头所示的路径方向绕过左球头51顶部,套入左立柱41,并且位置处于左环二32的下方,形成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2)如图2中B箭头所示的路径方向,将绳子二22从下往上穿过左环二32内侧,再绕过左立柱41上的左球头51顶部,形成图3所示的位置状态;(3)按照如图3中C箭头所示的路径方向,将绳子二22从上往下穿过左环二32内侧,直至如图4所示,将绳子二22和绳子三23完全分开,绳子二22套在左环二32上,绳子三23套在右环33上;(4)将绳子一21的左端绳结拉开,再按照如图4中D箭头所示的路径方向,将绳子一21左端从下往上穿过右环33内侧,然后将绳子一21左端绕过右立柱42顶端的右球头52,形成图5所示的位置状态;(5)按照如图5中E箭头所示的路径方向,上述绳子一21左端从上往下穿过右环33内侧后,再反绕过右球头52的顶部,形成图6所示的位置状态;(6)再将上述的绳子一21左端按照图6中F箭头所示从上往下穿过左环一31内侧,绳子一21仅套在右环33上,最终实现完全解绳,即绳子二22仅套在左环二32上,绳子三23和绳子一21套在右环33上,绳子一21、绳子二22和绳子三23之间不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茜,未经殷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68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