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缩小粉尘堆积区域的散热风扇鳍片组配置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6013.9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7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饶振奇;施铭铨;何信威;张中彦;赖俊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5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缩小 粉尘 堆积 区域 散热 风扇 鳍片组 配置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风扇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可缩小粉尘堆积区域功效的新式散热风扇鳍片组配置构造。
背景技术
在散热风扇应用于计算机、电器产品时,为了配合计算机、电器产品的薄形化空间并达到较佳散热效果,通常将导热管的一端组合接触于发热源(如CPU),导热管的另一端组合接触于一鳍片构件,以将热导至该鳍片构件,并将该鳍片构件组设于散热风扇的出风口,藉由散热风扇转动运作时所产生的出风气流,以加速鳍片构件进行散热,由此不难了解所述鳍片构件于散热模块中的重要地位。
本实用新型所欲探讨的技术课题,即是特别针对散热风扇出风口的鳍片构件结构设计加以思索,且特别是针对鳍片构件是设置在散热风扇出风口内部的结构设计而言,其现有结构的设计请参见图9所示,为一散热风扇60拆除上盖后的平面俯视状态,以散热风扇60处于横置状态的条件而言,其出风口61内部所设鳍片构件62的各单元鳍片63呈直立面相间隔配置的形态,亦即各单元鳍片63与散热风扇60的转子叶片64均为直立面相对应关系,此现有结构设计于散热风扇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下述问题:
如图9所示,由于所述鳍片构件62的各单元鳍片63与散热风扇60的转子叶片64均为直立面相对应关系,当散热风扇60的转子叶片64转动时(如箭号L2所示),其各转子叶片64旋移时所产生的气流W1并非同时通过全部单元鳍片63所构成的单元出风通道65,而是逐步顺序地通过不同单元出风通道65(如图中是由右而左地通过),如此一来,气流W3通过不同单元出风通道65过程中,位在其间的单元鳍片63端缘就会形成一个阻碍面,且气流W1会在通过每个单元鳍片63端缘时产生回卷向乱流W4,而此种乱流现象会造成气流W3中所含带的粉尘W5逐渐地卡滞于每个单元鳍片63的端缘部位,久而久之,该处的粉尘W5会积少成多,势必造成各单元鳍片63之间所构成的单元出风通道65入口截面积大幅缩减,进而影响出风量导致散热效果降低,如此造成此种现有散热风扇鳍片设计上因配置结构不妥而仍旧不符合实用耐用需求,故仍有加以改善突破的空间和必要性存在。
针对上述现有散热风扇出风口的鳍片配置结构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为相关业者须再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缩小粉尘堆积区域的散热风扇鳍片组配置构造,其主要针对如何研发出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新式散热风扇鳍片配置构造为目标加以改良突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缩小粉尘堆积区域的散热风扇鳍片组配置构造,所述鳍片组设置于散热风扇外壳一侧的出风口内部空间中,该外壳内部设有具多个叶片的一旋转扇叶组与外壳所设入风口相对应,该外壳外部配置有导热管,该导热管的冷却端接触组合于所述出风口一侧,导热管的受热端呈向外延伸状,所述鳍片组包括间隔配置的多个单元片体,各相临单元片体之间相对界定形成有单元出风通道;其中,以散热风扇处于横置状态而言,所述鳍片组的各单元片体呈横面向设置,构成所述单元片体与散热风扇叶片的直立面向互成垂直或交错对应关系。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热管的冷却端接触组合于所述出风口一侧,以将热传导至鳍片。
2.上述方案中,所述单元片体与散热风扇叶片的直立面向互成垂直或交错对应关系,使得所述旋转扇叶的叶片旋转运作而朝出风口的鳍片组推送出气流时,该气流能够同步通过鳍片组的各单元出风通道,并趋使气流中所含带的粉尘集中于出风口内部二边侧部位,以缩小粉尘堆积区域、维持出风口的最大出风面积,而能长久保持散热风扇的最佳散热效果。
3.上述方案中,所述鳍片组的一侧包括一立向壁缘以连结各单元片体;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一侧设有一缺让部以供所述鳍片组的立向壁缘露出外部,并于该立向壁缘外侧面再设一导热块,该导热块包括一结合面以及一插设孔槽,所述结合面接触结合于所述鳍片组的立向壁缘外侧面,所述插设孔槽供所述导热管的冷却端呈接触配合状插组定位。
4.上述方案中,所述鳍片组的单元片体一侧以一凸缘部与外壳内壁相接,构成所述凸缘部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一内凹状集尘区域,以供粉尘集中堆积。
5.上述方案中,所述出风口相对于散热风扇外壳为外径内缩的缩口式结构。
6.上述方案中,所述出风口相对于散热风扇外壳为外径相同的敞口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60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带扣
- 下一篇:一种拼接屏的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