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长73米的车客渡船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5901.9 | 申请日: | 201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6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江浩;黄锋运;叶鹏;程蓓蓓;柳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亚旗船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粤新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54 | 分类号: | B63B35/54;B63B3/48;B63H2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0 | 代理人: | 梁新杰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长 73 渡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船长73米的车客渡船属于船舶运输领域,特别是一种车客渡船。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车客渡船是连接陆岛间、岛屿间、海峡间的人、车两用交通运输船舶。对于浅水域,运输繁忙的区域,自然需要车客渡船,要求车客渡船具有较好的快速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现有的车客渡船不足之处就是无法满足快速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的要求。
现有的车客渡船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主机、舵桨和呆木、主甲板、观光甲板、驾驶室和船体部分,主机安装在船体的尾部,主机连接舵桨和呆木,主甲板和观光甲板设置在船体上,观光甲板设置在主甲板的上面,驾驶室设置在船体上,驾驶室设置在最上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快速、稳定和灵活的一种车客渡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一种船长73米的车客渡船包括第一主机、第一舵桨和呆木、主甲板、观光甲板、驾驶室和船体组成,第一主机安装在船体的尾部,第一主机连接第一舵桨和呆木,主甲板和观光甲板设置在船体上,观光甲板设置在主甲板的上面,驾驶室设置在船体上,驾驶室设置在最上层,在船体的首部安装第二主机,第二主机连接第二舵桨和呆木。
本实用新型在船体的首部安装第一主机,第一主机连接第一舵桨和呆木,在船体的尾部安装第二主机,第二主机连接第二舵桨和呆木,在船体的首部安装第一主机,第一主机连接第一舵桨和呆木。在船体的首、尾部各安装两台主机舵桨,增加船舶在安全行驶时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在船体的首部安装第一主机,第一主机连接第一舵桨和呆木,在船体的尾部安装第一主机,第一主机连接第一舵桨和呆木,首尾两台第一主机和第一舵桨对角放置。
本实用新型在船体的首部安装第二主机,第二主机连接第二舵桨和呆木,在船体的尾部安装第二主机,第二主机连接第二舵桨和呆木,首尾两台第二主机和第二舵桨对角放置。
本实用新型在船体的尾部中心设置V型纵向呆木。
本实用新型在船体的前部中心设置V型纵向呆木。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最大量载车客,吃水浅,行驶灵活性高,驾驶视野宽阔,它集快速、便捷、舒适、环保、安全于一体,主要用于装运卡车、小汽车、旅客以及提供船上旅客休息和观光服务。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V型纵向呆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第一主机1,第一舵桨和呆木2,主甲板3,观光甲板4,驾驶室5,第二主机6,第二舵桨和呆木7,呆木8,呆木9,第一主机11,第一舵桨和呆木21,第二主机61,第二舵桨和呆木71。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客渡船包括第一主机1、第一舵桨和呆木2、第一主机11、第一舵桨和呆木21、主甲板3、观光甲板4、驾驶室5、第二主机6、第二舵桨和呆木7、第二主机61、第二舵桨和呆木71和船体组成,第一主机1安装在船体的尾部,第一主机连接第一舵桨和呆木2,主甲板和观光甲板设置在船体上,观光甲板设置在主甲板的上面,驾驶室设置在船体上,驾驶室设置在最上层。在船体的前部安装第二主机6,第二主机连接第二舵桨和呆木7。在船体的首部安装第一主机11,第一主机连接第一舵桨和呆木22,在船体的尾部安装第二主机61,第二主机连接第二舵桨和呆木71,在船体的首、尾部各安装两台主机舵桨,增加船舶在安全行驶时的灵活性。首尾两台第一主机和第一舵桨对角放置,首尾两台第二主机和第二舵桨对角放置。首尾各两台主机舵桨,增加船舶在安全行驶时的灵活性。主甲板用作车辆甲板,上一层是观光甲板,这样可最大量的载车辆以及短途旅客。驾驶室在最上层。在船体的首尾各设置有两台主机,主机连接舵桨和呆木,舵桨通过主机的启动,可使船舶在行驶中的灵活性得到提高。
如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船体的前部中心设置V型纵向呆木9,船体首尾底部中心设置V型纵向呆木8,提高了船员舒适度和车辆在船上不会出现大的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亚旗船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粤新造船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亚旗船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粤新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59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桶装物料自动封口装置
- 下一篇:折叠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