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焊割气自动生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5857.1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9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存生;俞心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心亮 |
主分类号: | B23K5/00 | 分类号: | B23K5/00;B23K7/00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臧传进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割 自动 生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液化石油气或丙烷气或天然气等烷烃类气体转化为金属焊割气的自动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自九十年代以来,以液化石油气、丙烷气、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各种金属焊割气在全国各地得以逐步推广,这种方法可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减少金属焊割气作业的生产成本。但经多年推广使用,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液化气转化为金属焊割气的技术都是以一定量的添加剂(增效剂)加入到液化气罐中,添加剂和液化气在罐内发生反应,形成金属焊割气。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陷。首先,加工过程比较繁琐,每罐气体都要根据其容量按一定比例计算添加剂的添加量,需要单独称重,而且,还需要压力泵将其注入液化气罐中,耗费大量工时;其次,添加剂直接加入罐中,可能对罐体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烷烃类气体与增效剂自动混合生成金属焊割气的焊割气自动生成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封闭的罐体,其结构特点是在罐体的顶部设有与罐体内腔连通的增效剂注液斗、烷烃类气体接入管及混合焊割气体出气管,所述的增效剂注液斗、烷烃类气体接入管及混合焊割气体出气管上设有封闭装置,所述的烷烃类气体接入管延伸至罐体内腔底部并连通有横直管,所述的横直管上设有出气微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罐体的侧壁上设有液位计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罐体的顶部设有与罐体内腔连通的压力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罐体的底部设有与罐体内腔连通的排污阀。
采用上述结构后,先将适量增效剂通过注液斗注入罐体内,烷烃类气体通过气体接入管进入罐体内,通过横直管上的出气微孔,和增效剂充分混合、反应,自动生成金属焊割气,然后通过出气管与焊割器具相连接、使用。其不但节省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该焊割气自动生成装置包括封闭的罐体1,在罐体1的顶面2上设有与罐体1内腔连通的增效剂注液斗3、烷烃类气体接入管4及混合焊割气体出气管5,增效剂注液斗3、烷烃类气体接入管4及混合焊割气体出气管5上设有封闭装置,该封闭装置为阀门,烷烃类气体接入管4延伸至罐体1内腔底部并连通有横直管8,横直管8上设有出气微孔9。在罐体1的侧壁上设有液位计7,罐体1的顶部设有与罐体1内腔连通的压力表6,罐体1的底部设有与罐体1内腔连通的排污阀10。增效剂主要由甲醇、正丁醇、二茂铁、石油醚按一定组份组成;烷烃类气体为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或丙烷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心亮,未经俞心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58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非线性响应控制环路
- 下一篇:一种绕线式电机转子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