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120075331.3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6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李晓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采埃孚橡胶金属(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1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铆装置,尤其涉及汽车减震器上端橡胶金属件的旋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厂家的顶端连接板是仅仅通过控制旋铆的垂直位移或是用螺钉将上盖与底座连接起来,有很多缺点,分别为:
位移控制的旋铆工艺:由于供应商提供的铸铝件在生产过程中难免在厚度、高度、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如果仅仅控制每次旋铆的位移,可能会造成旋铆后上盖仍然松动,进而导致零件被装车后在行驶的过程中,零件发生过早损坏甚至在不断的冲击作用下突然发生零件破坏,或是旋铆过度,造成零件在旋铆部位的材料厚度偏薄,零件的强度受到影响,同样会造成零件突然实效,导致不良后果。
螺钉连接工艺:易发生螺钉与底座拧紧扭矩不足或过大而发生螺栓断裂,另需要投资专用设备且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铆装置,它不仅能针对上盖和底座由于材料壁厚、强度、高度等差异实时动态地控制旋铆过程,通过监测旋铆曲线是否穿过预设的力——位移窗口来判定旋铆过程是否满足要求,还能够在旋铆曲线偏出窗口时引发设备报警并停机,在重新输入密码确认参数后,设备才能继续运行,可以很好的防止不合格零件流入下道工序。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旋压动力头1、电子压机2、安全框架3、操作面板箱4、电机5、停止开关6、旋转台7、控制开关8、底座9、支脚10、控制装置11、工作指示灯12和压力装置13,底座9下方设置有支脚10,底座9上方设置有安全框架3,安全框架3的底部设置有旋转台7,旋转台7的两侧设置有控制开关8,旋转台7上方设置有电机5,电机5通过传动装置与压力装置13和电子压机2相连,压力装置13设置在电机5后侧,电子压机2设置在安全框架3的上部,工作指示灯12设置在电子压机2的顶部,控制装置11设置在安全框架3的后侧,操作面板箱4设置在电机5左侧,停止开关6设置在安全框架3右侧,安全框架3的顶部设置有旋压动力头1。
本实用新型在旋转台7上对需要旋铆的零件进行旋铆,针对上盖和底座由于材料壁厚、强度、高度等差异实时动态地控制旋铆过程,通过监测旋铆曲线是否穿过预设的力-位移窗口来判定旋铆过程是否满足要求,还能够在旋铆曲线偏出窗口时引发设备报警并停机,在重新输入密码确认参数后,设备才能继续运行,可以很好的防止不合格零件流入下道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旋压动力头1、电子压机2、安全框架3、操作面板箱4、电机5、停止开关6、旋转台7、控制开关8、底座9、支脚10、控制装置11、工作指示灯12和压力装置13,底座9下方设置有支脚10,底座9上方设置有安全框架3,安全框架3的底部设置有旋转台7,旋转台7的两侧设置有控制开关8,旋转台7上方设置有电机5,电机5通过传动装置与压力装置13和电子压机2相连,压力装置13设置在电机5后侧,电子压机2设置在安全框架3的上部,工作指示灯12设置在电子压机2的顶部,控制装置11设置在安全框架3的后侧,操作面板箱4设置在电机5左侧,停止开关6设置在安全框架3右侧,安全框架3的顶部设置有旋压动力头1。
本具体实施方式在旋转台7上对需要旋铆的零件进行旋铆,针对上盖和底座由于材料壁厚、强度、高度等差异实时动态地控制旋铆过程,通过监测旋铆曲线是否穿过预设的力-位移窗口来判定旋铆过程是否满足要求,还能够在旋铆曲线偏出窗口时引发设备报警并停机,在重新输入密码确认参数后,设备才能继续运行,可以很好的防止不合格零件流入下道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采埃孚橡胶金属(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采埃孚橡胶金属(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5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生物护伤喷膜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模块化物联网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