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模剂喷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75090.2 | 申请日: | 2011-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2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奇;赵海明;崔庆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5/12 | 分类号: | E21D5/12;E21D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模剂 喷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涂装置,具体说,涉及一种用于矿井支护模板工程的脱模剂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山竖井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竖井井壁上浇筑混凝土。而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先沿着井壁支设模板,以便将混凝土浇筑在模板与井壁之间的空间内。为了使混凝土在拆模板时能顺利地脱离模板,从而保持混凝土形状完整无损,通常要在模板的与混凝土接触的一侧上涂刷起润滑和隔离作用的脱模剂。目前涂刷脱模剂的工作由人工采用滚刷的方法来完成,但人工涂刷效率低,涂刷不均匀,且危害涂刷人员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矿井支护模板工程的脱模剂喷涂装置,该脱模剂喷涂装置能够远距离大范围地在模板上均匀喷涂脱模剂,从而克服人工涂刷效率低、涂刷不均匀且危害健康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矿井支护模板工程的脱模剂喷涂装置,其包括:脱模剂容器,其上部设有进液口和进气口,其下部设有出液口,其中,所述进液口上设有进液阀门,所述进气口上设有进气阀门,所述出液口上设有出液阀门;压缩空气源,与所述脱模剂容器上的进气阀门密封连接;以及脱模剂喷涂件,与所述脱模剂容器上的出液阀门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液口和所述进风口与不同的容器入口通道相连。
或者,优选地,所述进液口和所述进气口与同一容器入口通道相连。
另外,优选地,所述脱模剂喷涂件包括软管部、硬管部和喷头部,其中,所述软管部的一端与所述脱模剂容器上的出液阀门密封连接,所述软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硬管部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硬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头部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脱模剂容器的上部还设有出气口,其中所述出气口上设有出气阀门。
优选地,所述脱模剂喷涂装置还包括进液漏斗和支撑架,其中所述进液漏斗与所述进液阀门相连接,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脱模剂容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矿井支护模板工程的脱模剂喷涂装置由于配置了强力的压缩空气源,因此能够远距离喷涂脱模剂;另外由于所述脱模剂喷涂装置上的脱模剂喷涂件包含很长的软管部和细长的硬管部,因此可以在模板上大范围喷涂脱模剂,而且还可以伸到狭窄的空间中进行喷涂,大大地提高了喷涂的效率并且喷涂得很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矿井支护模板工程的脱模剂喷涂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矿井支护模板工程的脱模剂喷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矿井支护模板工程的脱模剂喷涂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脱模剂喷涂装置100包括脱模剂容器10、压缩空气源20和脱模剂喷涂件30。
在脱模剂容器10的上部设有进液口11和进气口13,在其下部设有出液口15。另外,在进液口11上设有进液阀门12,在进气口13上设有进气阀门14,在出液口15上设有出液阀门16。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11和进气口13与同一个容器入口通道19相连。但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进液口11和进气口13也可以与脱模剂容器10上的不同的容器入口通道相连。当进液阀门12打开时,可以将脱模剂通过进液口11倒入脱模剂容器10中;而当进液阀门12关闭时,进液阀门12将进液口11密封。
压缩空气源20与脱模剂容器10上的进气阀门14密封连接。压缩空气源20能够输出压强很大(例如6-8kgf/cm2)的压缩气体。当进气阀门14打开时,压缩空气源20所输出的压缩气体能够通过进气口13进入脱模剂容器10中,从而压迫脱模剂容器10中的脱模剂,使之从出液口15流出。当进气阀门14关闭时,压缩空气源20所输出的压缩气体就不能进入脱模剂容器1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50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山救援无线多媒体指挥系统
- 下一篇:弹片式板簧固定结构





